眼下,正是防汛关键期,丹棱县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在隐患排查、精准防范、统筹应对上下功夫,不断细化举措、狠抓落实,确保全县人民群众安全度汛。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文/图
未雨绸缪
提前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
早在今年春天,丹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就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了一系列汛期前的准备工作,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在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方面,该县按照防汛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逐级完善防汛责任体系,明确重点河流、水库、城镇、山洪灾害危险区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进一步落实涉水在建项目法人、施工、监理、管理单位的责任,规范各类责任人的具体责任内容。印发文件要求相关单位按程序确定水库、山洪灾害危险区、重点城镇、河流相关责任人,确定全县53座水库和42个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并于四月份开展了责任人培训,以提升责任人履职能力。
在汛前隐患排查方面,该县相关部门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和“全面拉网、不留死角”原则,对全县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尤其对山洪灾害危险区、水库、河道等开展隐患排查,截至目前排查点位560余处,发现隐患45处,整改完成45处;将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分组对全县开展了一次汛前大检查,全面检查防汛责任制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物资队伍、通信设施等各项准备工作和各类水利工程、防汛设施的运行、施工、度汛等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在修订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方面,该县相关部门委托专业单位结合实际重新修订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对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进行全面修订。修订完成后,今年4月按预案开展了应景式演练,检验预案可行性,不断完善预案。
多措并举
确保安全度汛
进入7月防汛关键期后,丹棱全县上下更是绷紧防汛神经弦,通过加强调度指挥、加密短临预警、强化重点防范、严格值班值守和科学转移避险等举措,严阵以待,确保安全度汛。
丹棱县坚持一场降雨一次调度、突发降雨实时调度,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分成3组对全县5个乡镇、3座水库、3个山洪灾害危险区、3个地质灾害点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
该县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密短临预警预报频次,仅7月19日,收到我市气象局发布的暴雨蓝色预警后,立即通过短信向各类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12000余条,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点对点“喊醒”“叫应”,确保风险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村到户到人,严防因短时强降雨、局地强暴雨、夜间突发降雨引发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失联。
该县各乡镇及行业主管部门对42个山洪灾害危险区、38个地灾点、53座水库、在建工地营地及旅游景点等重点部位开展雨前排查;全县69座漫水桥在强降雨时段安排专人看守,防止群众涉险过桥,加强老峨山、黄金峡、幸福古村和沿山公路等防汛重要节点安全度汛监管,坚决果断落实强降雨时段“关停限”措施,分段安排专人巡查沿山公路。
丹棱县强化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各乡镇至少1名党政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压紧压实防汛减灾属地主体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组织抢险队伍6支、队员1179人,全员进入备战备勤状态
全县刚性执行“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原则,严格落实“3人1屋”机制。重点关注3个高风险山洪灾害危险区,中低风险危险区达到预警指标立即转移。加强转移过程安全管控和安置服务保障,坚决杜绝擅自折返造成人员伤亡。山洪灾害危险区转移受威胁群众区175户,371人,地灾转移95户203人。
快速推进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建设进入尾声
近日,记者在丹棱县张场镇大田坎村四组山洪灾害高风险区看到,风险区周边已经拉上了安全风险提示警戒线。目前有安全隐患的房屋已经进行了拆除,村民已经全部安全转移。
“现在已经进入主汛期,我镇有3户6人处于山洪灾害高风险区内,需要进行转移搬迁安置,通过前期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和政策宣传,已经顺利完成群众的转移工作,同时我镇积极协助配合县级相关部门进行了转移安置点位的选择,目前项目建设推进顺利。”张场镇应急办工作人员赵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丹棱县相关部门和乡镇高度重视、快速推进2024年度受山洪灾害威胁村民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避险搬迁安置项目房屋规划用地360平方米,计划修建住宅共3套,涉及张场镇大田坎村3户6人的搬迁安置工作,房屋户型均为平层框架结构,每户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项目于5月份动工修建,目前房屋已经进入内部门窗、墙面等保洁收尾工作,能够确保转移安置群众安全度汛。”丹棱县防汛抗旱中心工作人员王涛说。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事关群众安危。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丹棱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防汛减灾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从源头防范化解灾害隐患风险,以实际举措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同时也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筑牢安全屏障。
据王涛介绍,下一步,县防汛抗旱中心将分步实施避险搬迁安置工作,计划于2024年12月完成全县避险搬迁安置目标任务。
以演促防
提升防汛能力水平
“从现在开始,就要考验我们在电源、交通、通信都中断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反应、默契配合,以最快速度转移人民群众!”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意识,检验防汛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切实提高汛期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和抗洪抢险队伍的实战经验和水平,7月22日晚,丹棱县相关部门和乡镇、村(社区)工作人员在该县党仲水库开展了夜间“三断”防汛应急演练。
此次演练模拟7月22日18时51分丹棱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该县齐乐镇出现强降水,预计未来3小时,县域内各乡镇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党仲水库出现断电、断网、断路情况,威胁周边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预警信号发出后,丹棱县立即启动三级防汛应急响应,全力开展转移避险和抢险救援行动。
晚上9点,随着演练开始指令发出,各防汛应急队伍迅速就位,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对启动预警、巡坝查险、转移群众、医疗救护、人员安置等环节进行了全方位演练,演练过程中,各小组分工明确、反应迅速、处置得当,体现了较强的协同作战能力,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次防汛演练增强了我们在特殊情况下的防汛抢险意识、提高了我们防范应对能力,为安全度汛打下了基础。”党仲水库管理处负责人李域良说。
“今年极端天气频发,洪水威胁时刻存在,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我们组织这次夜间演练,就是要检验在特殊时间段应对汛情的能力,确保在真正的危机来临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丹棱县防汛抗旱中心主任罗斌表示,通过此次演练,充分检验了防汛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筑牢安全防线、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