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晓征 古良驹 文/图 将竹子的青色长久留在筷子的表面,这样独特的筷子一经推出,就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这款特殊竹筷,来自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随后,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陆续围绕这一计划进行了部署。 今年以来,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抢抓“以竹代塑”机遇,从竹产品生产加工、研发等方面,加快技术研发转化,延伸竹产业加工链,重点发展以竹代塑产品,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青神县建设全国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实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走进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车间内机器运转,切割打磨、激光雕刻等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10余名工作人员正根据客户定制需要,忙着生产一批竹叶青茶则产品。 “这批订单来自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现在每天能够生产5000个成品,预计40天内能够如期交付。”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在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车间内,竹筷现场抛光机、雕刻机阵阵轰鸣,工作人员将一双双竹筷整齐地摆放在工作台上,随着火花跳动,特有的纹案便浮现在筷面上。 这便是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的拳头产品——使用“竹保青”技术制造的“三味一箸”牌竹筷。 “竹保青”是将竹子的青色成功地锁定在竹材产品的表皮,这得益于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的专利技术——食品级“竹保青”技术的处理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 “我们通过校企联合,科研赋能,研发了自己的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属于竹材加工利用技术领域,克服了新鲜竹材及带青竹制品长时间光照发生变色引起的绿色褪变问题,保持竹材表皮的绿色,保留竹绿叶素,有利于天然绿色带青竹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使青神的竹产品在市场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三味一箸’是根据当下年轻群体的消费场景、消费习惯和消费功能,将竹筷美学重新定义的一款特色产品。‘三味一箸’里的‘三味’代指人生味、烟火味、美学味,分别对应品质生活的品质竹筷、社交场景的美学用筷、非遗文化传承的体验用筷。”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品广受好评,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产能、工艺围绕市场需求继续发展。 目前,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在积极抢抓“以竹代塑”机遇的同时,和高校联合新研发了更大规模“竹保青”生产线,以及竹机加工、竹日用品和系列文创产品生产线。记者在现场看到,各条生产线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即将投入使用。 “目前,我们正在搭建国际国内竹筷销售中心,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传统商超模式和线上电商模式多种渠道,让‘三味一箸’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为全球的‘餐桌美学’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新的生产线将保证产能跟得上市场节奏。”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神县作为竹编艺术之乡,竹产业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国家发展方向同向,青神县围绕《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四川省竹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实施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生态培育,不断攻克竹材加工新技术、拓展竹材应用新场景。 如今,在青神县竹筷研发加工中心等企业的推动下,竹林不仅仅是青神县的一道风景线,也成为一条致富增收的经济线。青神县竹林面积达20万亩,当地政府从竹种植、加工、研发等各方面给予鼓励扶持,不仅提高了“以竹代塑”产品研发水平,还带动了竹纸包装等上下游配套企业。该县共集聚竹企业150多家,竹制品销往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将充分利用竹资源的优势,促进‘以竹代塑’产业多元化发展,对准国际国内竹产业市场发展和产品需求动态,加大‘以竹代塑’产品创新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开发更多生活实用型、大众消费型竹产品,不断打造‘以竹代塑’产业集群,助力青神特色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营销合作部部长冯刚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