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川渝“雕客”跨越千年再携手
南滨路雅巴洞,市民正观赏大型石刻《长江·母亲的歌谣》(暂定名)并拍照留念,石刻由30多位川渝工匠用时近10个月雕刻而成。
钟志兵 摄
(视觉重庆)

自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的第一声开凿之音算起,大足石刻凿壁开窟的声响已延绵上千年。

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百余处摩崖造像的总称,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可鲜为人知的是,重庆大足石刻凝聚着四川安岳石刻工匠的心血。

千年前,四川安岳文氏石刻工匠扎根大足,他们在大钟寺、石篆山、石门山等石刻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雕凿痕迹,且极有可能参与了宝顶山石刻的万尊造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印记。

千年后,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川渝两地石刻工匠、企业、艺术家再度联手,千年石刻正焕发新活力,书写更多可能。

千年前,安岳石刻工匠六代人扎根大足约200年

1986年,大足新石乡长生村村民周明泉在大钟寺坡南侧挖掘新屋地基时,挖出了50多件宋代圆雕造像。

在这批石质文物中,有一件高0.48米的八面体石柱较为奇特。考古人员分析后发现其是一件陀罗尼经幢的幢身部分,上面完整记述了营造的缘由,更重要的是经幢残件上还刻着“镌作文昌 男惟简 惟一”字样。

这是在大足石刻上发现的最早的匠师署名题记。

根据署名前的籍贯和称谓可知,文昌、文惟简等文氏匠师均是如今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

后经考证,此次出土的50多件宋代圆雕造像主要由文氏工匠雕凿,包含了尊者、圣僧、罗汉及菩萨像。雕刻技艺有一个共同点,即身上服饰衣纹的线条起伏转折柔和、刀法流畅。这继承了北山晚唐造像浅雕浅刻手法,并进一步发展为纯熟多变的线雕阴刻,为大足石刻增添了一种艺术风格。

如今,大钟寺圆雕造像多数陈列在大足石刻博物馆展厅之中,部分作品还先后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国家博物馆、加拿大安大略省基齐纳博物馆展出,向世人诉说大足石刻的历史。

“据考证,文昌是第一代来大足的文氏工匠,在他之后,先后有五代文氏后人在大足献艺,延续时间长达200年左右。”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小强介绍。

千年后,共享产业园翻开川渝“雕客”合作新篇章

在南岸区雅巴洞江滩公园,有一个热门打卡地,只有汛期之后才会露出全部面貌。它名为《长江·母亲的歌谣》(暂定名),由30多位川渝石刻工匠用时近10个月雕刻而成。

大足石刻文创园服务中心主任段勇说,像这样的川渝“雕客”合作,得从一个园区讲起。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推进,两地的合作日渐紧密,但在石刻方面一直存在着一大瓶颈——缺少一个为两地企业、工匠、艺术家打造的合作平台。

为凝聚企业力量,加快形成聚集效应,2022年,川渝雕刻共享产业园应运而生。这也是川渝首个专门为雕刻而建的产业园区,开启了千年来川渝“雕客”合作新篇章。

共享产业园拥有2万余平方米雕刻工厂,配备了机械臂雕刻机器人、大型圆雕和浮雕机共30余台,采取设备共用、人才共育、市场共建的共享模式。入驻企业第一年减免租金,第二、第三年租金减半增收,减免水电费,此外还有金融服务、创业指导、技能培训、集中创作等服务,一改之前川渝雕刻企业散、小的局面。目前,川渝雕刻共享产业园已入驻100多家川渝两地的雕塑企业和石雕石材企业。通过这个产业园,两地“雕客”联手完成了《长江·母亲的歌谣》、四川仪陇县市民广场大型文化浮雕项目、广安市文博公园文化创意项目等多个大型雕刻项目,书写了许多精彩的合作故事。

对此,四川省蓬溪县的四川艺道雕塑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蓬溪石雕非遗传承人赵向培深有感触:“川渝工匠聚在一起,大家相互交流总能碰撞出新的创作手法,这既丰富了川渝两地的石刻技艺,也能承接难度更高的雕刻项目,进一步激活‘雕客经济’。”

今年4月,广州一位客户交给了赵向培一个500万元的项目,要求在5月18日前完成。为了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赵向培分出了200平方米的浮雕让川渝雕刻共享产业园加工。5月15日,赵向培和60多名川渝石刻工匠提前三天完成了订单,获得了客户多次点赞。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