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苏轼,在日照的历史深处走来(三)

石城开堂: 对传灯布道,苏轼情有独钟

约在熙宁八年(1075年)至熙宁九年(1076年)间,苏轼给神宗皇帝上《密州请皋长老疏》。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泛指,一般包括奏章、书信、佛教祈祷文、募化用的簿册,本文为奏疏。

“安化军据霍郎中、陈郎中、褚郎中、宋驾部、傅虞部、乔太傅及莒县百姓侯方等状,乞请沂州马鞍山福寿禅院长老惠皋住持本县石城院开堂说法者。

右伏以山东耆宿,言不足而道有余;胶西士民,信虽深而悟者少。当有达识,为开群迷。长老皋上人,德宇深醇,慧身清净。一瓶一钵,本来自在随缘;万水千山,所至皆非住处。愿体众心之切,毋辞数舍之遥。翻然肯来,慰此勤想。谨疏。”

据《宋史·地理志五》:密州,开宝五年(972年)升为安化军节度,胶西,亦指密州。疏是苏轼携褚士言(公弼)郎中、乔叙(禹功)太博等群僚,并以莒县百姓侯方等名义奏状,恳请上能批准“沂州马鞍山福寿禅院长老惠皋住持本县石城院开堂说法”。

这里透露了几个重要的信息:一是莒县建有石城院,这个禅院的名字与福寿等表意的禅院不同,故石城院极可能是在莒县一个叫石城的地方;二是既然住持人选需要向皇帝请示报告,说明整个禅院规格比较高;三是“勿辞数舍之遥”,说明石城禅院,离沂州(临沂)马鞍山福寿禅院不太远。

查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五·山东六》:“夹仓镇,县南二十五里,有石城,置巡司于此。志云县西七十里有刘三公庄,萧梁时刘勰所居,旧置巡检司于此,洪武三年移于夹仓镇”。

查陈懋修纂《日照县志·卷五·秩官》:“……三皇岭巡检一员,洪武间移夹仓镇”。

以上两个记载结合来看,在刘三公庄置的巡检司就是三皇岭巡检司,治所其实是在刘三公庄西的三合(河)岭,县志记音三皇岭,石城院,很有可能就在加仓镇,距离巡检司不太远。

宋代的禅宗将新任住持拈香为皇帝祝寿、为地方官祝福、向师父报恩的完整礼仪纳入寺院开堂仪式程式。苏轼就曾在哲宗生日礼赞他作过七篇“兴龙节功德疏文”。《敕修百丈清规》“开堂祝寿”条规定:“古之开堂,朝命下,或差官敦请,或部使者,或郡县遣币礼请就某寺,或本寺官给钱料设斋开堂,各官自有请疏及茶汤等榜,见诸名公文集。近来开堂,多是各寺自备。”苏轼为地方官延请新住持开堂说法写过多篇“请疏”,这仅是其中之一。熙宁八年(1075年)四月,为庆祝神宗皇帝四月十日生日,苏轼还写过一篇《同天节功德疏文》,供佛教道场诵扬。这两疏及石城院的关系,目前已不可考。

诸城学者郑和平认为,密州是北方佛教兴盛的地区。宋代以前,以在密州悟道的净土宗实际创始人善导大师为代表,重持戒苦修,而忽视名理参悟。用苏轼《密州请皋长老疏》中所说,就是“言不足而道有余”“信虽深而悟者少”。宋代以后,宗风稍稍活泼。至明清之际,达到极盛。清代山东四大禅寺,日照有其二:五莲山光明寺、九仙山侔云寺。名理透彻、个性通脱的苏轼是慧根甚深的佛学家,其于日照佛门禅喜,自有传灯之功。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端 综合《中国旅游报》、中国新闻网、日照新闻网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