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余文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良驹)“这个居家托养服务太巴适了!上门整理家务、烧菜做饭、代购物资……反正有困难、有需求都能找社区服务队。”青神县瑞峰镇刘家场社区居民郑元福对轮椅上的居家“新生活”津津乐道。 今年以来,青神县聚焦残疾人托养服务提质增效,将残疾人居家照护服务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到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求、“私人订制”服务,因地制宜探索了“基层组织+集体经济”残疾人居家托养模式,针对尚有行为能力的残疾人群体开展以专业机构为骨干、基层组织为服务实施载体的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 与以往在残疾人照料中心集中安置的托养服务不同,该居家托养项目由市残联统一拨款实施,村集体经济运营,工作人员多为残疾人工作者和近邻,既切实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又提供了精准高效的就近就便服务。 目前,青神县已在高台镇、瑞峰镇等4个乡镇的8个村(社区)开展探索试点,约116名残疾人接受“量体裁衣”式居家托养服务。 该县残联主要负责人表示,民生无小事,青神将持续关注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残疾人服务供给体系,切实提升残疾人群体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