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民工工作决策部署,推进“游子归乡·乐业家乡”专项行动走深走实,留下尽可能多的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兴业,保障“1+3”主导产业等企业用工需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冲刺一季度、力夺半年红、全年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今年2月4日,市政府办印发了《2024年“游子归乡·乐业家乡”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方案》,眉山天府新区及各区县持续深入开展了2024年“游子归乡·乐业家乡”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确保返乡农民工留得下、稳得住、干得好。
与2023年首次开展此项工作相比,今年“游子归乡·乐业家乡”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呈现了诸多亮点:加大岗位供给方面,提高了招聘会场次及岗位数量;提高品牌效应方面,增加了培育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健全服务体系方面,将建设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这一省委重大改革事项纳入目标任务。
记者从5月9日召开的2024年“游子归乡·乐业家乡”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专班第三次调度会上获悉,截至4月30日,全市新增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9255人,完成半年任务的77.13%;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32.2万元,完成半年任务的146.63%;组织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112场次,提供岗位6.61万个,分别完成半年任务的186.67%、220.42%;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1912人,完成半年任务的127.47%,组织订单班15个,完成全年任务的50%;累计建设农民工综合服务站788个,覆盖率达到93.03%;培育乡镇劳务专合社48个,培育率60%,村级劳务经纪人399人,培育率47.11%。
我市“游子归乡·乐业家乡”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专项行动和去冬今春服务保障农民工相关工作经验得到各界高度肯定,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了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成效突出单位,眉山市在“就业促进工作”,仁寿县在“权益维护工作”,青神县、洪雅县在“文化服务工作”方面被表扬。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允浩 文/图
服务跟进
促就业保用工
今年,全市大力开展线上线下就业促进活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入企参观,举办新春大型现场招聘会暨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结合“直播带岗”等网络招聘方式,提供“不断线、不打烊”的招聘服务。
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市人社局结合“乡情乡爱·就业相伴”服务保障农民工系列活动,一体化推进“游子归乡·乐业家乡”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专项行动,以“招聘+促销”的方式促进返乡农民工留眉就业,以“走访+慰问”的方式强化情况摸排和暖心服务,以“维权+帮扶”的方式做实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在就业促进、旅途服务、文化服务、权益维护、走访慰问等多方面持续发力。
据介绍,对引荐返乡农民工到“1+3”主导产业企业就业1年及以上的,给予村(社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在职员工1000元/人的引荐奖励;对返乡农民工与“1+3”主导产业企业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稳定就业1年及以上的,给予个人3000元/人的一次性稳岗补贴。
为做好全方位用工保障,我市坚持“制造强市”首位战略,深入落实“一企一策”和“就业跟着项目走”等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动态监测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工需求,大力宣传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对监测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变化和季节性用工短缺等异常,启动“红、黄、蓝”应急响应机制,及时稳就业保用工。
着眼企业需求
强化技能培训
“必须从加强调研摸底,全方位保障企业用工;加强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供需矛盾;加强体系建设,夯实多层次对接平台等三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强化就业服务工作,提升就业服务质效。”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市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向阳介绍,经走访调研仁寿信利、卓航电子等1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了解到,有10家企业对技术岗位工种需求量大。
针对这种情况,我市通过加强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供需矛盾。开展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技能提升专项行动,根据劳动者就业需求和培训意愿,结合我市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和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式培训。按需开展特色劳务品牌培训、企业急需紧缺工种培训、新业态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马兰花”计划创业培训等,持续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抓住劳动者集中返乡有利时机,提供“111”培训服务(即推送1次培训扶持政策、1家职业培训机构、1张培训项目清单)。
围绕“1+3”主导产业等企业需求和返乡农民工意愿,开设技能提升培训班,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对返乡农民工留眉就业参加技能鉴定并取得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等级证书的,分别按照5000元/人、3000元/人、2000元/人、1000元/人、500元/人的标准给予奖励。
据统计,当前全市965家规上企业短期用工需求得到有力保障。
创新举措
延续稳岗政策
向阳说,就“游子归乡·乐业家乡”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而言,质量的内涵是“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企业人力资源得到充分保障”,检验标准很简单,就是返乡农民工收入有所增长,主导产业企业的缺工问题有所缓解。
具体而言,眉山天府新区及各区县抓紧“订单定向式培训”“三级劳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强化供需对接,以“留住人、拴住心、扎下根”为目标,做好“援企拓岗、引才供岗、培训稳岗”,打好“提效、提速、提质”组合拳,实实在在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缓解供需结构性矛盾。
对未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失业保险费率按照1%标准执行,工伤保险费率按照全省统一的一至八类行业基准费率标准的80%执行。对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加强创业帮扶
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选择种养殖业创业人数占比14.49%;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创业占比36.39%;居民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食品加工等其他行业创业占比49.12%。
“这笔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非常及时,对我发展水果种植帮助太大了,解决了我的资金问题。”东坡区秦家镇盘鳌社区6组村民颜小铭高兴地说,从申请到放款,不到一个月,再也不用为资金发愁了,今后可以轻装上阵,一门心思经营自家的果园。
我市鼓励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对符合条件的,按每户每年20000元的限额标准扣减有关税费。对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返乡农民工,给予1万元/人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为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提供最高不超过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提供最高不超过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完善服务体系
健全多层次对接平台
“蜀我·会找活”数智平台是四川省在推进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创新举措。4月9日,我市召开了全市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暨“蜀我·会找活”数智平台启动仪式,积极推广青神县“以特色劳务品牌、特色农旅产业、特色招工矩阵引领劳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模式;4月24日,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在青神县举办全省第一批“蜀我·会找活”推广地区业务培训会,有效推动用工服务实现“企业发单、平台接单、就近派单”的便利化、规范化格局。
在“游子归乡·乐业家乡”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中,我市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县级国有劳务公司、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和村级劳务经纪人,为农民工等返乡入乡人员持续提供职业指导、生涯规划、创业培训、创业巡诊等公益服务。
眉山天府新区及各区县将紧紧围绕“体系健全、机制协同、服务专业”建设标准,加大持续培育力度,通过规范运营管理、健全协同机制、建设信息系统,畅通用人单位与劳动力资源对接渠道,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劳务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利用公共服务场地资源,规范建设零工市场。按照零工劳务对接特点,设立服务专区或分时共享场地设施。探索以线上零工市场建设为依托,打造“县(区)零工市场+社区零工驿站+街区/小区灵活就业信息宣传点”模式,为劳动者与用工主体提供即时快招、供求信息撮合、培训信息推介、权益维护指引等一体式服务的零工市场。编制本地零工市场名录,掌握市场运营情况,加强秩序维护、消防安全等运维管理。
据介绍,全市新增就业创业者中,一产吸纳就业占比10.36%;二产吸纳就业占比45.78%,其中制造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占新增返乡农民工就业总人数比例为27.38%,“1+3”主导产业企业吸纳就业占制造业吸纳总人数的91.75%;三产吸纳就业占比43.86%,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