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当日,眉山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丨厉害了!原来眉山有这么多的“神奇小精灵”》,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眉山,领略这片土地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眉山是“华西雨屏”区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的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划定的5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四川省划定的1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美丽的眉山为动物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据悉,全市共有陆生野生动物479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羚牛、黑颈鹤等17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黑熊、小熊猫等72种。 眉山的植物界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从苍翠的松树到绚烂的野花,从高耸的乔木到低矮的灌木,无不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多样。全市共有陆生植物2267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3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桫椤、鹅掌楸、黄连等74种。全市共有水生生物物种369种,其中,经济性鱼类(含四大家鱼、鲶鱼、黄颡鱼、鲈鱼等)20余种,珍稀类鱼类(含长吻鮠、齐口裂腹鱼、鲈鲤)等10余种,保护动物(含大鲵、中华胭脂鱼、岩原鲤等)10余种。 生态好不好,鸟儿先知道,鸟类是地方环境优劣的“生态试纸”。眉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诸多鸟儿的栖息。特别是被誉为“观鸟天堂”的地方——瓦屋山,这里是世界著名的观鸟基地、中国大陆重点鸟区、四川十大观鸟胜地之一,分布着野生鸟类18目62科170属309种,占四川省鸟类的41%。其中,瓦屋山雀形目鸟类多达41科232种,占当地鸟类种数的75%。这里还生活着众多珍稀保护鸟类,如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黑鹳、黑颈鹤等7种,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白鹇、红腹角雉等52种。 一起感受洪雅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 目前,正值洪雅县瓦屋山首届国际观鸟季,作为核心活动之一的“国际观鸟大赛”经过为期两天的赛程,成功落下帷幕,期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31支专业观鸟队180余人参加。日前,眉山日报APP发布《洪雅筑牢生态屏障 保护生物多样性》,详细介绍洪雅县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既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也离不开洪雅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县内有大小河流330多条,县境内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呈梯次变化,县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台地交错,沟壑纵横,在2807m的相对高差里,湍急的溪流、湿润的气候、茂密的森林及复杂的地形地貌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优越条件。据统计,截至目前,洪雅县共有野生脊椎动物共116科299属487种。其中,有大熊猫、云豹、四川羚牛、林麝、小熊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1种。有高等植物231科877属2267种。其中,有红豆杉、珙桐、桫椤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8种,其苔藓植物分别在科、属、种层面上占全国苔藓植物的30.63%、11.39%、4.79%。 该县有鸟类318种,隶属于19目66科177属,鸟类物种数占四川省鸟类总种数的55.11%。瓦屋山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和四川省划定的1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分布在该区域的鸟类种群非常丰富。凭借生物多样性及鸟类分布优势,瓦屋山每年吸引数万观鸟爱好者前往,瓦屋山成为远近闻名的观鸟胜地。 洪雅还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组成部分。2020年6月,编号为“SC0001”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1号界碑落户瓦屋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位于洪雅县瓦屋山区域,是全国划定的5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的组成部分,是联系邛崃山系、凉山山系大熊猫等珍稀动物野生种群的关键走廊带。 青神县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 近年来,青神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普查,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创造生物生存利好条件,全县已发现动植物上千种。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眉山日报APP发布《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青神县已发现动植物上千种》,向大家介绍青神县生物多样性的情况。 目前,该县已发现动植物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7种,为桫椤、梓叶槭、华重楼、福建观音座莲、白及、金荞麦和桧叶白发藓,主要分布于中岩风景区内。已记录中国特有种有148种,特有率为17.56%,特有化率较高。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哺乳类1种,为豹猫;中国特有哺乳类有2种,分别为长吻鼹和中华山蝠。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5种,为青头潜鸭、鸳鸯、白腹锦鸡等。2023年发现两种四川新记录凤尾藓,为小凤尾藓厄氏变种和广东凤尾藓。 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并结合环境DNA分析技术和历史调查资料,确认青神县境内重点水域共分布有鱼类48种。青神县重点水域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种,为岩原鲤;四川省级重点鱼类1种,为中华鮡。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有6种,分别为四川华鳊、宽口光唇鱼、岩原鲤、细鳞裂腹鱼、西昌华吸鳅和中华鮡,占调查河段鱼类总种数的12.77%。这些特有鱼类有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作为长江上游特有的地域性分布物种,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保护非常重要。 为了准确反映和监测青神的生态本底,青神生态环境局委托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工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全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也有利于提升青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力,营造市民获得感。 青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工作将重点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数量及分布状况,监测其动态变化,展现青神兽类、鸟类、植物等珍稀生物资源。同时,综合、连续、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将进一步助推青神生态环境营造,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