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乍起,暖意盎然。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万物在春色中次第“耕”新,一幅“人耕大地,春生万物”的春耕图正在眉山各地徐徐绘就。
做好春耕备耕对于夺取全年丰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聚焦春耕春种抢前抓早安排部署,指导抓好农资储备、模式选择、品种选用、精细机播,落实耕翻整地、种子包衣、水肥管理等措施,千方百计种足、种满、种好。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刘敏 文/图
智慧春耕让生产更高效
科技育苗。
3月19日,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12组的育秧工厂内,种粮大户王元威打开电源,首次作业的自动化育秧机就开始运转,轰鸣阵阵。眨眼功夫,育秧盘就沿着流水线转了一圈,装满了湿度和肥料适中的营养土,随后工人们将育秧盘按20个一组排列,开始撒种、覆盖表层土。
“育秧涵盖种子防虫处理、苗床整理、营养土搭配、浇水保湿、暗化催芽等工序,每个环节都关系到育秧成色,不能有半点马虎。”王元威一边叮嘱工人们细致工作一边向记者介绍,采购自动化育秧机,是为了今年大春承接周边农户育秧业务,待催芽完成后,就要把它们移栽到苗床里,一个多月时间就能移栽了,这大大提升了效率。
另一处,彭山区公义镇的数智水稻示范基地育秧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基地内一排排循环式智能育秧机全天候运行,农技人员频频前来观察水稻秧苗生长情况。玻璃大棚外,工人们利用秧盘智能传输带将育秧车间长出嫩芽的育秧盘运送到田间,通过补土、施肥、覆膜进行水稻秧苗培育。
农机“代劳”。
近日,在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记者看到,成片成片的小麦葱葱郁郁,麦穗上方,一架植保无人机在操控手操作下,按照指令进行“一喷三防”作业,整个过程快捷、高效。
小麦行距间,同时载有肥料和玉米种子的机械来来回回。“最近要抢抓时节,抓好春耕春管。”当地种粮大户廖路平说,于是租了玉米播种机进行作业,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播种40多亩,今年计划种植120亩玉米,三天就能完成,省时又省力。
几乎同时,在洪雅县安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春耕现场,各类现代化农机设备成为种粮的主力军,机械化的高效工作为当地春耕生产按下了“加速键”,“轰轰轰”的机械声和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现代农业”的缩影。
“从耕整、育苗、播种、植保,到最后的收割,都能实现全程机械化。”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通过提供农机、代耕种收等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机械化耕种,每亩耕地节约生产成本约400元,劳作效率提升60%。
地为粮之本,技为粮之基,科技赋能是粮食生产的根基。如今,在眉山的田间地头,机械化翻犁、机械化培育、植保无人机……一系列机械化操作,覆盖整个春耕生产流程,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效率也进一步提升。
科技力量正在渗透进粮食生产的每个环节。例如,农户可以使用杂交水稻精量条播机播种,节省用种量;也可以就近了解水稻中试情况,选择更优秀的品种;还可以基于气候大数据,提前对不良天气作出应对……
近年来,我市把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服务,持续加大水稻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示范力度。同时,不断助推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农机化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升级,实现“藏粮于技”,让农机手、农民群众在信息化应用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稳面积才能稳产量
地之不存,粮将焉附?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守的是老百姓的“生命线”,是民安邦固的根基。
“每天坚持,守护寸土,守住粮仓。”近日,在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正在巡田,将了解到的信息输入“四川田长巡田”APP。
守好耕地,才能端牢“饭碗”。据介绍,永丰村通过多种方式,动员鼓励群众,将闲置房屋按照自愿原则进行腾退,并借力林地整理、果园退出、坟墓搬迁等方式,一分一厘增加耕地面积。去年新增耕地240.75亩,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有效地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防止了耕地“非粮化”。
“依托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了辖区耕地监测全覆盖。”走进我市田长制办公室调度中心,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点击地图上任意一个网格,大屏幕上随即显示对应网格的卫星遥感影像图,以及相关耕地数量、质量、田长等动态信息。
我市深挖土地潜力,在向土地要粮方面下大功夫,千方百计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不仅守住耕地的“量”,还要改善耕地的“质”。
3月初,暖阳和煦,丹棱县张场镇金峡村,一片上百亩的高标准农田正在建设中。“我们按照省上最新出台的技术规范、管理办法进行建设,标准更高,确保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金峡村相关负责人说。
再以永丰村为例,该村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的主要抓手。该村高标准农田按照15亩一个田块的标准进行土地整理,修建了2条宽3.5米、长4000米的作业干道和6公里的灌溉排水沟渠,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充分保障。去年,永丰村水稻平均亩产从前年的711公斤增至780公斤。
量质并重是眉山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关键词。
近年来,我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成立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加强耕地保护三十条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在全省率先推广田长制智慧管理系统,组建“田长制”队伍。运用“天府星座”卫星,打造“天、空、地、网”立体监测监控模式,为耕地保护配上“千里眼”,不断完善“天府粮仓”数字化治理体系。创新研发、实体运行“眉山市田长制智慧管理平台”“东坡巡田”APP并主动接入省田长制管理系统,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仅2023年,恢复补充和土地开发新增耕地就达10.51万亩。
同时,创新撂荒耕地复耕、果园间套种粮、征而未用复耕、藕塘改种水稻、鱼塘浮板种稻“五种模式”,千方百计增加种植面积,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坚持提标赋能建设良田,制定全省首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标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按标准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137.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
确保春耕农资量足质优
农业稳,天下安。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农资产品也进入了销售旺季。
近日,在位于东坡区的眉山益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批批有机肥被自动输送机械运到二次熟化堆肥间,经陈化处理后即可达到有机肥料标准。
“现在有机肥的订单发货量已有几千吨。”该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阮勇介绍,今年计划生产有机肥料7万吨,比去年总产量增加约30%。
另一处,在仁寿县惠利农资有限公司,前来购买农资的顾客络绎不绝。店铺工作人员一边销售,一边向顾客讲解各类农资的特征特性及使用要领,顾客也根据各自需求,忙着挑选购买合适的肥料、种子等农资,备战春耕春种。
同样,洪雅县中山镇菲菲庄稼农资经营部也是生意红火、人来人往。“根据目前情形,备足了各种蔬果粮种子,还特地增添了50斤的小规格包装复合肥,便于散户购买。”该经营部负责人韦杨介绍。
据了解,为服务好春耕春种,不少农资经营部还开辟了“线上点单”及上门配送服务,为农户提供便利。农户只需要到经营部选购,或电话预约订购,就能在家门口或田间地头拿到农资,体验线上“点单”、线下“速递”的农资购买服务,有效减少了农户购买农资的成本和时长,确保春耕备耕农资供应到位。
农用物资的质量是确保农业高产的前提,做好春耕农资检查是重要一环。“进货要通过正规渠道,千万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三无产品’。”3月19日,青神县公安局汉阳派出所民警在汉阳镇农资商铺进行走访宣传、安全检查。青神公安紧盯种子、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产品安全,积极开展“助生产、保春耕”集中执法宣传行动。辖区各派出所会同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线上线下销售农资产品的检查监管力度,最大限度维护农资消费者合法权益。
同样,眉山天府新区乡村振兴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辖区开展农资领域专项治理行动,督促农资门店建立健全经营台账,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安全。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深入乡镇农贸市场、各农资经营店,积极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行动,检查农资产品的存货量、进货渠道、商标标识、采购记录、销售记录等,切实保障春季农业生产用种、用肥、用药质量安全。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提早抓好良种农资储备,全市水稻制种企业、种子经销商等储备种子5300吨,化肥经销门店储备化肥13.56万吨,规模以上化肥企业库存10万吨,农药经销门店储备农药1040吨,基本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同时,各地全面加强对春耕农资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环境,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和农资产品质量安全。
除了储备、监管各种农资外,我市还加强农技指导服务,指导农户科学管田。今年以来,全市组建1个市级粮油专家服务团、7个县级科技服务大队、多个乡镇服务分队,扎实开展包片技术服务;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已开展小春田间管理、大春备耕备种等培训8期次,培训技术人员330余人次,培训农民10余万人次。
水润粮田助丰收
水润万物生。
近日,在东坡区永寿镇,各灌区村干部群众挥锄舞铲,忙着沟渠岁修清淤疏浚,积极为输水畅通创造有利条件。
据介绍,东坡区充分利用春灌前期有利时机,投入区级资金127.1万元,重点对11个中型灌区和1个小型灌区骨干渠系,集中开展沟渠岁修清淤整治,共清淤疏通渠道223.47公里,维修渠道1.67公里。同时,动员组织全区各镇、村,对末级渠系全面进行清淤疏浚。进入3月份以来,醴泉堰灌区已开始供水,东风支渠灌区金花支渠近期也将供水,蟆颐堰灌区已协调航电中心,增加蓄水高程,保障取水流量,各水库灌区放水也都准备到位,从各方面满足当前水稻育秧等春播春管用水需要。
同样,为保障春灌供水,3月以来,丹棱县东风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沟渠整治施工加快推进。“将整治干支渠30.36公里,剩下的几公里正在抓紧施工中。”丹棱县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干支渠整治提升后,灌区农田“供血系统”将更加通畅,有效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此外,3月上旬,仁寿县黑龙滩水库就已经开闸放水,全力保障灌区春耕育秧用水,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黑龙滩灌区是我市最大的农业灌区之一,水库南总干渠的即时流量为17.0立方米/每秒,育秧用水放水时间预计为30天左右,预计将解决灌区13.4万亩育秧田用水、44万亩春玉米播种用水以及灌区40万亩空闲田泡田用水,同时向灌区小型水库、山坪塘等水利工程补充蓄水。
“接下来,将动态分析研判水情雨情,积极协调上游来水,严格用水计划,精准调度,以满足灌区春耕春播的用水需求,确保育秧、泡田用水工作任务按计划推进。”仁寿县有关负责人说。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有力保障粮食生产,我市统筹安排水资源调度、水库防汛抗旱、蓄水保供等工作,并成立春灌领导小组,召开春灌动员会,确保春灌供水工作有序开展。此外,全市陆续开展水毁修复、渠道整治、清淤疏浚及整治山坪塘、提灌站等工作,按照蓄水情况和需求,及时制定供水计划,为春灌供水做足准备。
目前,全市水利工程蓄水4.37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蓄1100万立方米,可有效保障150余万亩水稻春耕用水需求,为农业稳产增产提供坚实支撑。
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这个春天,眉山动力十足,万象“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