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2024年眉山市委一号文件正式公布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五美乡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4月1日,《中共眉山市委 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五美乡村”全面推进2024年乡村振兴的意见》正式印发,即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

据了解,2024年市委一号文件就做好2024年“三农”重点工作作出了系统安排。文件共5个部分18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明确一条主线、守牢两条底线、突出三个重点、强化四个优先。

一条主线——

明确一条主线,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

市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三农”工作的主线,就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全域协同”发展路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推动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市和“五美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为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两条底线——

守牢两条底线,即确保粮食安全、坚决防止一人一户返贫致贫

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文件提出了今年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要求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98.5万亩、产量达到25.54亿斤。同时,围绕坚决扛牢保地稳粮政治责任,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作出系列部署安排,包括“进出平衡”坚守耕地红线,坚决守牢203.71万亩耕地保有量和184.0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提升单产守牢粮食安全,推动县级财政种粮大户补助政策精准补贴到种子选购等关键环节,提高水稻优质主导品种规模化种植水平;整市推进夯实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推进水田恢复2万亩。

在坚决防止一人一户返贫致贫方面,文件明确,要抓好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加大衔接资金用于发展产业比例,做好脱贫群众就业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财政补助和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范围,大力开展消费帮扶,坚决防止一人一户返贫致贫,确保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三个重点——

突出三个重点是指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市建设、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市建设方面,文件明确,要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力发展具有眉山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聚焦泡菜、晚熟柑橘、竹产业等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推进都市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具体来讲,就是要推进特色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实“菜篮子”稳产保供、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补短提能、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文件要求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蕴含的理念、方法和机制,结合本地实际,集中资源建设蓝图美、产业美、人居美、服务美、文明美“五美乡村”,形成精品村、农商文旅综合体组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梯次发展格局。具体做法为启动建设10个精品村和田园天府、人文东坡、不老彭山、大美仁寿、山水洪雅、大雅丹棱、竹里青神等10个农商文旅综合体组团,争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0个;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推广 “数字农房”建设,开展乡村造林绿化等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城乡公路、供水、电网、物流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方面,文件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着力缩小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服务,全面涵养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农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红利,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风貌共同提升。还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作出部署,将持续深化彭山区、青神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和青神县省级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开展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等。

四个优先——

强化四个优先,即人才优先、配置优先、投入优先、公共服务优先

文件提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具体来讲,强化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持续实施 “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深化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认定职业农民5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500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30人、农村致富带头人17人。统筹整合财政投入和涉农项目资金,支持精品村、农商文旅综合体组团、现代农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建设。全面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建设用地。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试点,健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农业产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农业贷款财政贴息、应急转贷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地方政府向上争取专项债券投入乡村振兴。推进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增量,扩大柑橘等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力争信用户比例达到60%。

上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