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琴 文/图 一座城市,建筑是骨架,环境是容貌,而志愿服务的深度,则是她的灵魂。 “大爷,最近天气变化大,要多注意保暖,家里要多通风散气,有需要帮助的及时跟我联系……”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当天,东坡区苏祠街道东安社区的志愿者何佩佩早早地和社区其他志愿者一道,深入辖区内各大居住小区开展消防环保等方面的宣传,切实提高辖区内居民群众的消防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社区安全稳定环境。 在东安社区,何佩佩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社区工作人员,一个是社区志愿者。 社区是连接群众和政府的重要桥梁纽带,是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一名社区基层的工作人员,何佩佩时常以志愿者的身份入户问需,了解居民的实际困难和诉求,调解邻里矛盾……通过她的带动,越来越多居民也开始加入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中。 志愿服务虽占用了何佩佩许多时间,她却乐在其中。“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 志愿服务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捡拾垃圾、为老人义务理发、帮助独居残疾人买菜做饭、到居民家中走访……长期以来,何佩佩和社区其他志愿者一道,在社区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认真地做着事关居民的一件又一件小事。 志愿者如火似炬,走到哪里,就照亮哪里。何佩佩作为我市万千志愿者当中的一个“小我”,正用自己的志愿微光,点亮城市温暖底色,让眉山这座文明之城更有“温度”。 众所周知,眉山是全国文明城市,志愿者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生力军”。多年来,我市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从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到推广科普法律知识,从关怀家庭和谐幸福到守护群众平安健康,从助力村民增产增收到服务群众生活生产,从关爱困境儿童到救助贫困家庭,从医疗卫生管理到文化惠民演出,到处都有“红马甲”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善举播撒文明的火种,有力促进了全社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构建和谐眉山、文明眉山注入了不竭动力。 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一次的热心、一时的热闹,如何让志愿者更好发光发热,让志愿精神在全社会传播得更广?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项目化,树立起良好的志愿队伍形象。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按照“五有三全”的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47个,打造文明实践基地(点)1200余个。同时,健全“1+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体系,完善“5+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全市注册志愿者达66.51万人,注册志愿服务队伍6300余支。 播下志愿服务种子,迟早长成参天大树。随着一个个志愿服务组织的成立、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越来越多眉山人心中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