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方便,家门口就能看病买药。”“今天来买了降血糖的药,通过刷医保卡报销后,自己只付了8.4元。”12月19日,在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卫生室,当地群众何志军对不断完善提升的医疗服务赞不绝口。该卫生室通过区域慢病管理云平台,实现了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点疾病人群健康数据实时流动,让村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更为及时的健康保障。
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我市高位推动、系统谋划、齐心协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扎实推进健康眉山建设,不断为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奠定坚实健康基础。
截至11月底,全市已撤并2家乡镇卫生分院和142家村卫生室服务点,建成11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县级医疗机构1家,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今年立项11个,累计建设81个;在乡镇卫生院和定点村卫生室100%设立“两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用药专柜,规范开展诊疗服务……全市群众因有“医”靠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文/图
关爱儿童健康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儿童是家庭呵护的花朵,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对象,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关爱儿童健康是推进健康眉山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之前带娃儿去成都看病,从挂号、检查到就诊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这次选择到眉山,几天时间就完成了诊疗,太便捷了。”近日,仁寿县慈航镇居民夏丽带着女儿来到位于眉山城市新中心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四川省儿童医院)看病,医院完善的设施设备、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她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群众的点赞还因一场华西儿童心脏病专家的免费集中诊疗服务。11月29日,四川省儿童医院小儿心血管科专门举办了一场“先心病患儿一站式专业诊疗——华西医疗同质化、个体化定制服务”活动,邀请了来自我市各区县的部分先心病患儿及家属,体验华西儿童心脏病及超声教授们针对先心病、川崎病患儿个体化的医疗定制服务。“这是真真切切为群众着想的活动,让我们对娃娃的治疗更有信心了。”患儿家属们纷纷说道。
四川省儿童医院是省“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卫生健康项目,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走出省会城市、布局在地级市的省级儿童医院。去年12月19日,四川省儿童医院揭牌开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随之正式挂牌。并且,今年,我市把运营四川省儿童医院,健全完善儿科临床体系等内容纳入全市民生实事范畴,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行动已见成效。据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医院儿童发育全周期相关学科门诊已全面开放,专业包含呼吸、消化、神经、肾脏、心血管、血液、内分泌、风湿免疫、新生儿、耳鼻喉、皮肤、眼科、心理、遗传、外科、康复、中医、药学、影像等,是四川省除成都市外儿科门诊专业覆盖最为齐全的医院。
除门诊业务外,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心、儿童泌尿系统疾病中心、新生儿系统疾病中心、儿童血液系统疾病中心、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心、儿童重症急救中心、儿童康复医学科、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心、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心已陆续落地我市。其中,血液系统疾病中心是国内第一个在非省会城市建设的国家级儿童医学区域中心血液肿瘤专科,感染性疾病中心是四川省第三个,省内除成都市外第一个收治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的科室,儿童重症医学科是眉山市第一个收治儿童危急重症的专科科室,儿童健康及发育评估平台是四川省内项目最全的儿童健康及发育评估中心。
科室全覆盖发展的背后,是全市上下与院方蹄疾步稳增进群众健康福祉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聚力打造成都都市圈南部医学中心,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省儿童医院开诊以来,以先进的办医理念、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管理服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促进了眉山医疗卫生水平的整体提升。一年时间,四川省儿童医院门急诊量达13.7万人次、出院患者累积6000余人次,为提高区域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注入了动力。
打造“次中心” 让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建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是推进医联体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
在我市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仁寿县富加镇卫生院(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村医生集中办公室。每月11日、19日、23日,全镇的村医会在这里相聚,按桌子上贴好的标记对号入座。
这三天,仁寿县富加镇村医在此“办公”,听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宣传公共卫生政策、分析病例等,并就各自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交流。“通过村医集中办公,我的收获很多。”仁寿县富加镇桂树村卫生室村医告诉记者,他在此前的集中办公期间,针对严重精神障碍人群的基层管理请教了许多问题,富加镇卫生院根据他和其他村医的需求,还专门邀请了精神疾病医生前来培训。“内科、儿科、妇产科等临床医生也给我们上过课。”
近年来,富加镇卫生院围绕县域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要求,承担了带动辐射辖区内乡村两级医疗能力提升的工作。村医集中办公模式就是提升辖区各村卫生室(站)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的一个剪影。
通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富加镇卫生院成为了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下沉辐射的片区中心,不仅把更多患常见病的居民留在了基层,还让优质的人才、技术和理念下沉到了村一级,让居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都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建设高效协同的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作了具体部署。
牢记嘱托,坚定扛起使命担当——我市将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组建了工作专班、专门出台意见、制发了任务清单,构建形成了一套高位统筹、高效推进的工作机制。并实行“日报告、周调度、月通报”,确保各项工作压茬推进。
坚持问题导向。全市盘活现有资源,优化机构布局,通过整合撤并一批“小散弱”卫生院分院和村卫生室服务点,集中力量建强一批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推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向更加注重服务全覆盖。截至11月底,全市已撤并2家乡镇卫生分院和142家村卫生室服务点,建成11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群众看病买药不出村
“过去在村卫生室开药,要么是没有相应的药品,要么是没法报销医保,无奈只能到好几公里外的乡镇卫生院去开药。”近日,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村民苏福顺来到就近的柏木村第二卫生站拿药,当被问及之前的就医体验时直摆头,“之前真是太麻烦了,自己是糖尿病患者、残疾人,有时出村很不方便。”
苏福顺看病就医的问题,在今年就得到了解决。据介绍,柏木村第二卫生站于今年6月纳入医保定点后,就诊病人较过去增加了75%。同时,村医王均为苏福顺提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上门进行血压糖监测、健康随访和用药指导,使其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党和政府不仅为我家全额购买了医保,还送医送药到家,如今政策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过得也一天比一天更好了。”苏福顺高兴地说。
作为全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健康眉山建设其中的内容“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2022年以来,丹棱共投入财政资金326.32万元用于定点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确保场所因地制宜“建”,软硬件应有尽有“配”。截至12月25日,全县23家定点村(社区)卫生室累计已报销1.95万人次,报销医保基金33.56万元,有效解决农村参保群众看病远、报销难问题。
同时,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村医作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动态掌握辖区“两病”患者血压、血糖等变化情况,及时指导“两病”患者按医保政策规定和经办服务要求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开展全年不少于4次的随访服务,建立健康档案。截至11月底,全县医保备案“两病”患者2.14万人,其中,家庭医生签约1.83万人,“两病”签约患者满意率达95%以上。
民生连着民心,“病有所医”“全民健康”是老百姓美好生活具体而直接的体现。为了破解医保服务在农村“断层”的现象,满足农村群众就近看病报销、享受医保待遇的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群众在医疗保障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市用医保作引擎,不断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截至11月,全市已有283个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覆盖281个行政村,全市村卫生室累计报销189.81万元,保障12.5万人。
“如今,随着我市越来越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大大便利了村民们看病。”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借助国家集采药品价格的政策红利,“两病”药品价格明显降低,更是切实减轻了“两病”患者的医疗负担。
群众心声
陈花祥:“看得清,世界真美好”
“眼睛亮多了,不然我怎么会这么快来做第二只眼睛呢……”近日,仁寿县宝马镇决心村1组的陈花祥在儿媳的陪伴下,来到眉山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康复医院)做左眼的白内障手术,问起术后眼睛情况,她乐得笑不拢嘴,“看得清,世界真美好。”
陈花祥今年70岁,近几年来,她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视力越来越差。因为看不清楚,陈花祥的生活处处不方便,“我们在农村生活,眼睛不好了,事情得摸着做,特别影响生活……”
今年10月,家人担心老人因眼睛不好发生意外,便带着老人来到市康复医院做检查,诊断后已到了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的阶段。经过预约,陈花祥在院内先后接受了右眼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虽然手术过程复杂,但是结果很好。”儿媳干丽平说,在手术前,婆婆的双眼视力只有0.25,这使得她的生活变得非常不便。然而,在手术后,她的视力得到了显著改善,右眼视力恢复到了0.6,左眼视力更是达到了1.0。
“享受到了院方良好的服务,还享受到了白内障手术资助政策。”陈花祥说,手术费用得到了医保报销和资助政策的双重减免,这使得她的医疗费用得到了很大的降低,自己只负担了1725元。
陈花祥的幸福故事,只是我市关心和关爱群众,推进民生实事的一例。今年,我市把资助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1000例纳入了民生实事,截至11月,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完成比例达139.9%。
赖秀芳:“家门口就能买药,太方便了”
“现在看病、买药都不用跑远了,就在家门口,太方便了。”12月22日,东坡区多悦镇正山口村1组的村民赖秀芳,来到村卫生室测血压测血糖,并在村药店购买了一些家庭常备药。
赖秀芳表示,她常年患有高血压高血糖,每个月都要定期检测拿药,以前去镇上看病路程都要花三四十分钟,现在看病从家到卫生室只要几分钟。“并且这里药品齐全,医生也很了解我的身体情况,拿药还可以刷医保卡,便宜又实惠,再也不用镇上村上两头跑了,真的方便太多了。”
正山口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从今年3月开始的。据了解,为解决村里群众购药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快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村上和眉山国投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兴眉医药科技公司洽谈商定,通过“国资+村集体经济”投资模式,兴眉医药科技公司租用村集体经济场地,合作共建集常规医疗、中医、保健于一体的村卫生室和村直营药店。今年3月,便建成投运。
现场可以看到,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宽敞明亮,血压计、血糖仪、指夹式血氧仪、医用牵引椅、脉冲针灸治疗仪等基础医疗设施设备配备到位,消炎、止咳、化痰、退烧、消化系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本药物应有尽有……
乡村医疗机构的建设,看的是疾病,连的是民心。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不断扩大乡村医疗机构服务供给,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资源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