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莉/文 古良驹/图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如何观测天气变化? 11月26日,20名东坡小记者走进位于东坡区江白路的东坡区气象局,化身“小小气象员”,了解天气预报背后的故事。 “我们如何观测天气变化呢?”带着疑问,东坡小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东坡区气象局的气象观测站。 “这个像管子一样的东西是什么?”“那个高的物体是什么?”“这个感觉像个大话筒。”……东坡小记者们被各种气象观测仪器所吸引。 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东坡小记者们的疑问得到解答。在这里,东坡小记者们认识了测风向、测湿度、测降水量、测温度、测能见度等气象要素的仪器,并了解了其监测原理。他们一个个手拿笔和采访本,边听介绍边记录,积极询问,俨然专业记者。 “这辆车就是我们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车。”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东坡小记者了解到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主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改变云的微结构,影响云降水的发展过程,达到增加降水、防御冰雹、消云、消雾等目的。 “太神奇了!”“好有趣啊!”……东坡小记者们纷纷在作业车前观察、咨询。明白了作业车主要采用火箭作业系统,火箭弹点火升空后,在云层中形成一条催化带,从而影响天气,并且作业时要避开空中飞机。 随后,东坡小记者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气象科普知识讲座。 看完宣传视频,东坡小记者们了解到天气预报是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才能制作出来。工作人员先通过各种气象观测站进行观测,根据观测到的基础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再对分析结果进行预报会商,然后制作成天气预报信息,经各种媒介终端进行预报发布。 讲座中,东坡小记者们还学习了如何看云识天气。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气象谚语凝结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如今也有参考意义。工作人员通过展示云不同形态的图片,和对应的气象谚语,形象生动地介绍了钩钩云、透光积云、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等出现后,预示着有怎样的天气变化。 “这些云,很多都见过。”“以后就可以根据云朵来预报天气了。”……东坡小记者们认真聆听,做好笔记,想赶紧把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工作人员还向东坡小记者们普及了一些极端天气下的安全防护措施。 “暴雨天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路段。”“遇到打雷天,要关好门窗,拔下所有电器的插头,并且不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在户外遇到打雷,不可以到大树下躲避,也不能接打电话。”……东坡小记者们学到了不少应对暴雨、雷雨天的安全知识。 为了增强对天气的认识,东坡小记者们还现场制作了手工风向标。在底座上插上四块板,把圆盘板固定其上,将立杆插入圆盘顶部,安装上风向标……在指导老师的示范下,东坡小记者们一步一步地认真制作。 “虽然有难度,但很有收获。”“制作风向标,让我对风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虽然在制作的过程中,东坡小记者们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最终通过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成功制作出了一个风向标。 “第一次走进气象局,一切都很新鲜。”“我学到了很多气象知识,回家要跟朋友们分享。”“观察天气很有趣,了解气象知识很有意义。”……此次活动,东坡小记者们通过观察、听讲解、动手实践等,对气象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学到了一些观察天气的方法,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