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服务助发展,爱企如家暖人心”“天府经信,企业之家”,11月9日,眉山天府新区通威项目团队专程上门,向天府新区眉山党工委管委会、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分别赠送了锦旗,为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全过程中所获热情帮助与高效服务表达感谢。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莉 文/图
“新区服务”保障“通威速度”
通威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去年与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在新区分两期建设高效晶硅电池生产基地。其中一期项目是全市打造千亿光伏产业的主要支撑,也是新区首个投资、产值“双百亿”项目。该项目于去年12月正式动工,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完成建设工程与设备安装调试,于今年7月5日下线项目首片电池片,充分展现了“通威速度”。
“通威速度”背后折射的是“新区服务”。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我们采取的是市区合力、高位推动的工作办法。”新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级层面按照市领导包保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工作制度,由管委会主要领导负责包保,切实提升各环节工作效率;在新区层面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统筹街道、产业功能区和部门力量,为企业制定清单,并按照需求开展精准服务。
专班不定期上门走访,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及时了解企业具体需求与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列出详细清单,照单点将,以天为单位高效推进、限期落实,建立重点工作专门调度微信群,事情不解决,群聊不解散。
“这半年完成建设的,不仅是我们项目的厂房,还包括污水处理厂、变电站、人才公寓、道路连接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眉山天府新区通威项目负责人顾峰说,如果这些配套设施没有和项目同步建成,就会给整体进度“拖后腿”。
“我们每天生产240万片高效晶硅电池,就将有至少8000吨污水需要处理达到排放标准。”他举例说道,污水处理厂迟一天完工,项目就要迟一天投入运行、迟一天产生效益。
记者从青龙第二工业污水处理厂施工方眉山环天水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洋处了解到,污水处理厂存在水池横跨长、地下管线多等建设难点,原方案制定的施工周期是将近一年。为赶上眉山天府新区通威项目的投产节点,各级各相关部门定期进行现场调度协调,一方面解决问题,落实要素保障,一方面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施工“5+2”“白加黑”持续推进。
尤其是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在新区出台的一揽子措施支持下,环天水务以良好待遇与后勤供应稳岗留工,争分夺秒抢进度,建成了活性焦吸附池、高效沉淀池、中间提升泵房、污泥回流泵房等组件,为项目工期缩短25%(整整3个月)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府和企业深度合作、互相支持才能高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种把企业当家人的态度,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顾峰表示,通威太阳能将秉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在继续深化双方合作的同时,还会积极向产业上下游企业推介新区,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加快构建国家级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作出新贡献。
为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点亮绿灯”
眉山天府新区通威项目的顺利落地和推进,是新区企业服务机制和营商环境优化的一个缩影。
“项目、企业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只要找到我们,哪怕不是我局职能职责,我们也会帮忙对接、转办、催办。”新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新区正在建立完善“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即对企业需求与代办事项集中接收、分派至责任部门、督促办理,相应单位必须及时“扯回销”,告知办理流程与办结时限等,确保企业享受“只进一次门、只拿一次文”“最多跑一次”的全过程、全链条精准服务。
近年来,新区全面落实领导班子和部门对接联系企业制度,构建政企“零距离”沟通桥梁。
在优化企业服务机制上,新区加快实施企业培优三年计划,从政策、要素、资金等各方面针对性帮扶企业激发潜能,围绕企业重点关注的用地、用工、用能、融资、物流等方面诉求,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努力。
丰富用地供应方式,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吸引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培育行动;深入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改革,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量身定制50亿元的储能等产业引导基金,参与组建四川省区域协同基金、工业基金等,联动资金近20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优质项目落地;发挥眉山国际铁路港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探索组建外贸出口联合会,为储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物流服务;制定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每年拿出上亿元“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加油”……一项项针对企业的服务机制不断完善,为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造了条件。
今年以来,新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与“冲刺两个月、打好收官战”工作,更加细化精准服务,建立全区企业群,推行一企一档,为企业建立档案库,兑付各级各类奖补资金9100余万元,探索派驻办事员将窗口前移到产业园区,将企业跑路转变为部门跑路,真正把服务企业落到实处。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新区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用心当好“金牌店小二”,用情做好“首席服务员”,切实让每一位投资者在新区办事一路绿灯、事业一路长虹。
目前,新区给排水管网、燃气等设施齐全,实现了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租赁厂房“拎包即入驻”;建成投用全省门类最齐全的市民服务中心,实现企业开办“4小时办结”;开展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吸引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培育行动,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100余家,集聚院士2人、专业技术人才3万余人;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推进电网建设攻坚三年行动,缓解用电压力,为企业生产解决后顾之忧……一项项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持续发力,为一个个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点亮绿灯,确保了在建项目进一步提速,促进了更多优质项目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