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为什么要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哪些是《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打击对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适用本法。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施行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1.超限办理多张电话卡、银行卡?不可以!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十条:办理电话卡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办卡情形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权加强核查或者拒绝办卡。第十六条: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开户情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有权加强核查或者拒绝开户。
2.出售个人信息?不可以!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下列支持或者帮助:
(一)出售、提供个人信息;
(二)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洗钱;
(三)其他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的行为。
3.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不可以!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上述卡、账户、账号等。
提示:学法、懂法、守法,同心协力、从我做起。自己的卡自己用,切记莫借他人,个人信息很重要,务必加强保护。
二、青少年防诈骗攻略
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少年通过网络平台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但也让不法分子看到了可乘之机,成为了他们眼中的“肥肉”。在针对青少年五花八门的骗局中,如何守护他们的财产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合法权益呢?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攻略一:避免陷入网购客服骗局
网购是当下很普遍的购买方式,消费者会收到电话和短信被告知因产品质量有问题可以进行赔偿,以理赔为诱饵实施诈骗。但消费者普遍存在盲目相信网络信息的问题,特别是高校学生和年轻消费者,面对陌生人通过电话提出的转账要求,通常没有多方核对,便进行涉及账户资金的相关操作。
攻略二:谨防掉入游戏账号售卖陷阱
不法分子在虚拟的网络上,以游戏装备交易、游戏账号交易、游戏币交易等名义,采取通过高价收购等方式诱骗受害者进行交易。一旦受害者上当,就会让受害者下载精心设计的用于诈骗的交易平台,交易过程中再以信用不足、保证金、解冻等借口骗取钱财。
攻略三:不要违法出借银行卡导致犯罪
诈骗分子用劳务费作为诱饵,告知消费者只需出借个人银行卡帮助他人完成转账交易,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劳务费。许多在校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银行卡使用观念,面对诱人的高额回报,在可以赚取额外费用的心理支配下,便出借个人银行卡,不但掉入诈骗陷阱,还导致违法犯罪。
防范诈骗提示: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方式涉及购物客服、账号售卖、银行卡出借等多方面,造成无数大学生泥足深陷,损失惨重。
1.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随意转账。即便陌生人在电话里为你提供了诸多个人的信息,也有可能是信息泄露问题,并非代表陌生人是可信之人。
2.理性消费,懂得辨别真假。要懂得理性消费,多渠道了解商家活动,也可以拨打官方客服热线进行信息核实,以免落入骗子的陷阱中。
3.不要随意出借银行卡给他人,保护好个人隐私,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4.下载防诈骗APP,遇到诈骗应立即向警方报案。如无法分辨真假或是否遭遇诈骗,及时报警求助,降低损失。
三、屏幕共享藏陷阱 警惕诈骗新花招
什么是“屏幕共享”?
屏幕共享指的是将自己电脑或者手机屏幕上的内容实时显示在其他人的电脑或者手机屏幕上,以便其他人可以同步看到你的屏幕内容,包括弹窗提示、短信、微信、App推送的内容,并且你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也全都能看到,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
“屏幕共享”诈骗手段揭秘
第一步:冒充身份骗取信任。骗子往往冒充“公检法”或注销校园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平台客服人员等,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第二步:诱导开通“屏幕共享”。骗子以指引操作为由,诱导受害人下载相关App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
第三步:偷取信息转移资金。一旦受害人使用此功能,即使骗子不主动询问,也能看到受害人手机上的所有信息,包括输入密码时跳动的字符、收到的验证码等,从而转走受害人卡内资金。
以案说险 警惕“屏幕共享”
一日,王女士收到自称某宝客服的400电话,对方称王女士在该平台的信息需要完善,需要登录平台,并向王女士展示了其公司“营业执照”及“工作证”。王女士核验了该“工作人员”身份信息后按照对方指示和对方添加了QQ好友,并点开了对方发送的“完善信息”链接,在完成“完善信息"后,对方继续称平台系统出现问题给王女士账户上转了10万元,请王女士配合转回至指定账户,在所有操作完成后王女士才醒悟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
如何正确退出“屏幕共享”?
退出“屏幕共享”的正确方式不是单纯地切换回主屏幕,或者切换到其他软件中,那样共享还在继续。我们需要打开共享屏幕的软件,点击“停止共享”,才能将“屏幕共享”功能关闭。
提示:请牢记!共享屏幕很危险!不要向陌生人“共享屏幕”!
一旦开启,诈骗分子能实时监控受害人手机的所有操作,窃取短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从而侵害受害人财产安全!如遇有相关情况,请务必拒绝,并及时报警。
中国建设银行眉山分行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