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勇军 文/图
洪雅县高庙镇是一个建在高山上的古镇,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其域内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花源村、市级传统村落黑山村,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瓦屋山快速通道穿镇而过,以“林、竹、茶、药”为支撑的四大产业依山而兴。
近年来,高庙镇创新推进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得利”共享共富模式,打响“黑山雅连”“高庙白酒”等特色产业品牌,建立“一网三联”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推进乡村建设,交出了一份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答卷。
小举措大幸福
打造宜居美丽家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走在高庙的乡间小道上,干净整洁的小院和井然有序的菜园映入眼帘;黑亮的柏油路旁,新安装的路灯十分耀眼,处处呈现出一派文明、祥和、美丽的新农村气象。
“这边风景很美,环境也很好,走在路上,心情都变好了。”来高庙镇旅游的游客们纷纷赞叹道。
从“小山村”到“小康村”,高庙镇的转变有目共睹。近日,在该镇水秀村3组的地头,一支由镇政府工作人员、村“两委”成员及耕地恢复指导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正逐一对照县上下发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图斑进行核实,并实地踏勘了解流失耕地现状,根据撂荒、坑塘和退耕还林等不同流失原因,因地制宜制定恢复方案。
“找回流失耕地,对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改善有很大意义。”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过去由于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贫瘠和水土流失;而通过耕地恢复政策,把撂荒地治理作为保护耕地的重要抓手,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土壤修复,提高土地使用效益,还能促进稀有动植物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修复生态系统,为后代提供更加绿色、优质的耕地资源。
找回流失耕地,只是高庙镇推进生态宜居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庙镇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力推动天然气通村、自来水进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改造及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各项惠民举措落地落实,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以来,全镇完成污水改造198户、路灯安装100盏、厕所革命462户,完成第1、2批次耕地找回任务。
小产业大文章
激活乡村致富密码
近日,高庙镇吴河村经济联合社的60亩生态有机蔬菜基地里,最后一批红薯已完成收获存放,预计下个月开始销售。从今年1月开始,这片蔬菜基地里的莲花白、黄瓜、莴笋、冬瓜、玉米、萝卜、茄子等各类蔬菜便接连收获。
据介绍,吴河村经济联合社于2020年成立,不仅盘活了村里的1500亩闲置土地,还于2022年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在镇党委的指导下,率先在全镇探索集体经济组织与外界公司合作的模式,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让乡村风貌得到了很大提升。
与此同时,产业兴旺的故事也在花源村悄然上演。“酒香不怕巷子深”,位于花源村的“花溪源酒坊”是来古镇的游客必选打卡地。
花溪源酒坊是高庙白酒的发源地,经百年传承,和古镇一起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它既是独属于高庙人的记忆,也是吸引游客的又一地标。”洪雅县高庙古镇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建勇介绍,2019年,为顺应古镇发展,公司将花溪源酒坊进行了重新打造,让展示厅更有韵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每到旅游季节,酒坊总是来来往往挤满了人,有拍电影的、写生的、游学的,还有团建的。”戴建勇说,“去年以来,我们赴各地参加了多场非遗传承活动及节目录制等,让很多人听到了高庙白酒的故事,慕名前来参观。”
游客多了,古镇活了,村民的钱包也鼓了。长期以来,作为高庙镇的本土企业,高庙古镇酒业有限公司立足本土,为当地群众创造务工条件,吸纳就业,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让酒香飘进高庙人的心里。
吴河村的蔬菜,黑山村的雅连,花源村的白酒……一地一物一风华,如今当地村民依靠生态产品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小文明大力量
筑牢乡风文明软实力
“平时也要注意环境卫生,争做文明人。”连日来,在高庙场镇的街头巷尾,总能看见志愿者一边开展场镇清洁行动,一边向群众宣传文明理念。
“通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带动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高庙镇党委副书记李哲说。
近年来,在镇党委的指导下,该镇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陆续成立并发挥作用,一支支由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积极传递绿色殡葬、协邻助老等文明理念,让乡村善治新图景愈加清晰,文明乡风劲吹广袤田野。
2018年,为规范殡葬设施建设,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吴河村将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建设投用烟坡山公墓。
“以前大家都崇尚土葬,所以这种新的殡葬形式推行起来遇到了诸多困难。”吴河村党总支书记李永军介绍,为转变群众观念,村里结合公墓建设改革,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使文明殡葬新风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022年,该村永丰孝慈院公墓落地建成,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社会风尚在吴河基本形成,“绿色殡葬”也成为村民的共识。
今年,全镇共组建了8支志愿者队伍,开展家风传承、文化文艺、移风易俗等主题活动10余场,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栏等7条(块),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
转变丧葬习俗、争做文明典型……在高庙镇各村(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乡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气正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