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经济圈动态

成德携手推进临港经济产业带建设

联合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成德号)、共同打造成德冷链物流协同发展核心区……成都青白江区与德阳经开区达成合作协议,以深化推进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前不久,面向社会公众征询意见的《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共建“三区三带”重点功能载体,先行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

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在建设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上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成都青白江区与德阳经开区将立足各自资源禀赋,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畅通合作渠道、拓宽合作领域,在“两港一体化”发展、产业协同、招商引资、服务同质、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互利互惠合作,共同引领构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建设发展新局面。

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开放型经济平台申建、产业协作等方式,共建对外合作开放新高地和创新试验基地;突出合作重点,打破行政壁垒,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高效、务实、合作、互信”的合作新机制。

成资联合发布4亿元 “电摩产业配套需求清单”

为推进成都都市圈产业建圈强链,成都东部新区与资阳市临空经济区近日联合举办“东部新区-资阳市产业协同摩托车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活动上,成资两地发布了首期4亿元“电摩产业配套需求清单”,9家产业链参会企业达成初步意向合作,意向合作金额约3000万元。

近期正式出台的《成资协同开放走廊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成资两地要“加强产业协作配套,突出强链补链延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形成分工有序、相互协作、链接紧密的产业发展格局”。为推动实现产需两方快速精准对接创造条件,成资两地精准梳理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和企业市场需求,提前制定发布包括塑件、电器件、整车打包等10大类77小项“电摩产业配套需求清单”,合计金额4亿元。

对接活动中,四川轮胎橡胶集团、奥众汽车等产业链企业就摩托车装配轮胎、束线、注塑件生产采购及后期赛事、改装、展示等事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参与此次活动的九家企业中,主要是东部新区企业为资阳临空经济区的摩托车行业链主企业四川易行科技进行配套。随着该企业明年大规模投产(预计年产量达20万辆),双方合作空间和规模将有望进一步扩大。

截至9月底 川渝邮政互销农产品突破10万单

今年以来川渝邮政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携手促进两地农产品推广合作,加速农产品“走进城”,服务乡村振兴。截至9月底,川渝双方互销产品10.05万单,实现销售额340.3万元。其中,四川销售重庆特产6万多单,销售额超186万元;重庆销售四川特产4万多单,销售额超154万元。

今年以来,川渝邮政将服务国家战略和两地邮政发展实际相结合,联合制定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合作方案,明确在网运优化、产品合作、业务合作、文化宣传4方面开展9大合作项目,联合推动农产品进城、服务川渝两地乡村振兴等被纳入合作项目,按合作方案有序推进。

川渝两地物产丰富又各具特色,四川有享誉全国的川猪、川菜、川果、川茶等“川”字号农特产品,重庆构建起以柑橘、榨菜、柠檬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川渝邮政利用邮政独特资源禀赋,结合本地特色促进农产品抱团“出圈”,拓宽“土特产”进城快车道,擦亮川渝两地特色农产品名片。

其中,四川邮政立足邮乐网上线“川渝邮政携手服务乡村振兴专区”,上架涪陵榨菜、石柱大米、江津香米等40款重庆特色农产品,利用邮乐直播开展川渝产品互推,并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下宣传活动,对重庆产品进行推广。重庆邮政在网络销售渠道加载四川产品外,还举办了“巴山蜀水庆丰华第二届重庆(成都)轨道空间邮政主题展服务乡村振兴篇”活动,利用轨道交通宣传平台大力推广都江堰猕猴桃、攀枝花芒果、广安龙安柚等特色农产品,提升四川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川渝八市区签订自驾游产品合作协议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全面起势,取得阶段性成效——三年来川渝共同完成文旅投资近60亿元,并发布了70余条精品线路。下一步,两地将继续在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联合申遗等方面加强合作。

川渝区位独特、人文厚重,两地山水相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文相亲,在推动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方面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

其中,四川乐山、资阳、眉山、都江堰和重庆南川、江津、武隆、大足进一步加强携手合作,在共建机制、共享资源、共创品牌、共推线路、共治市场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此次座谈会召开前,川渝八市区文旅委代表就签署了自驾旅游产品合作协议。

3年多来,川渝两地共召开文旅联席会6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4份,成立合作联盟12个,完成重点文化和旅游任务119项,实施重大项目8个,累计完成投资近60亿元;联办展览展示活动53个,共推精品剧目20余部,发布精品线路70余条;联合承办了第六届中国诗歌节、第五届川剧节、“成渝地·巴蜀情”等系列活动,策划推出“解放碑和春熙路”“宽洪大量”(宽窄巷子-洪崖洞)等创意主题宣传,进一步强化“巴适重庆·安逸四川”的整体形象。

未来,川渝两地将继续深化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进“考古中国”“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巴文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加大两地世界遗产、5A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品牌创建力度;加快推进资大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推进重庆钓鱼城遗址与四川宋元山城遗址和凌霄山城遗址、川剧、蜀绣、石刻等联合申遗。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丹梅 综合《《重庆日报》《四川日报》

《成都日报》《德阳日报》《眉山日报》《资阳日报》整理报道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