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茶叶销售漫谈

□陈德胜

目前四川省内各地茶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产业,促销也成为增加附加值、增收的重要一环。恰巧笔者饮茶多年,遇见各种各样的促销,作为忠实的消费者,因此对茶的促销有自己的看法,今略陈一二,希望对茶叶销售门店、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有所启迪。

有的销售好高骛远。笔者留意到,近年不少地方推新品茶或包装旧品茶动辄价比一流,要争第一,这在茶叶博览会上最容易遇见。比如某款地方新品茶,包装精致,或金属盒子或竹类纸类盒,同样克数的茶,价格必同比国内一流大品牌茶。诚然,产地海拔、土壤、气候等地理环境佳,茶叶品质佳,看起来就该高价,但品牌知晓度、美誉度要占据全省乃至全国茶叶消费者的心灵,殊非易事。国内一线大品牌茶,云南的普洱、福建的铁观音、浙江的龙井……无不历史悠久,起起伏伏,经过上千年、数百年、最少也得数十年的口碑积累,方才人尽皆知。近年来的后起之秀,不得不谈到峨眉山某款名茶,目前省内外知名,眉山也有经营多年的专卖店。大约六七年前,其最初营销打开市场时,并没有一步登天,要价比一流。笔者记得初次购其二三百元一盒小袋装的茶叶时,开盒惊见木头手串附赠品,后又听茶艺师讲,茶叶生产方抓住机遇四处奔忙邀约,往各地茶叶销售点铺货,每年还邀请茶叶销售方去峨眉山实地参观、互动,花费不菲,并且在主流媒体强势广告宣传,经多年的努力,才换来今天的知名度,其品质和价位才得到市场普遍认可。所以,如果没有大幅营销投入,针对消费者和经销商的实质优惠,没有大量铺货,仅仅靠常规的户外广告和参加各类茶叶博览会评奖就想一步登天,自以为跻身一流,价位高企,这绝难持久,也必然影响后续发展:一则降价不甘心,担心影响品牌形象;二则维持高价销量上不去,也难以为继。

再观一流成熟品牌的定价和营销,手段高明但不高深,比如某上市茶叶品牌,其价位根据茶叶品质的不同和分量的不同,从几十元一斤散茶到数千元一饼(357克),给消费者非常大的选择空间,也满足了品牌消费心理,这就是“高端路线与平民化、大众化路线有机结合”。

有的销售爱好涨价。在茶叶市场,涨价是常有的事,比如今年本地的明前茶,因为去年冬季的干旱,产量骤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理所当然。但是有的大品牌茶,动辄按期(比如按照年份)上调价格,形成营销常态和常略,美其名曰增值!当然,对讲究年份的白茶、普洱等,看起来无可厚非,但是也并非一直符合逻辑,因为即使这些茶,也不是越陈越香、越陈越有益品饮健康,它们有最佳饮用时期,就像人有青春期、壮年期、衰老期一样。

在这些涨价预期中,某品牌茶过去发生过囤积投资乃至非法集资和跑路现象,就将茶叶消费和茶业引向歪路了。所以,从最初听闻茶艺店通知某茶涨价,而自己幸而有那么一点存茶感到特兴奋,到如今听闻“喜讯”已能更加理性对待,因为无论怎么涨,消费者还是消费者,不大可能成为赚钱商家的,因为一则没有销售渠道,将涨价的存货卖出去;二则存货有限,不过是自斟自饮,更加珍惜罢了。

最有效而直接的销售营销还是让利于消费者。各茶艺店开展的品茶沙龙或会员日活动,无论是充值回馈还是优惠销售,都容易让有刚需的茶客掏腰包。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