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彭林)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关键支撑。去年以来,全市投入资金8.2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截至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保有量127.6万亩,占比60%。眉山市获2022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第一名,眉山市、洪雅县分别荣获省级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市(全省2个)、示范县(全省10个)。 坚持高位推动。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决定》,将农田建设工程作为建设“天府粮仓”示范区六大工程之一。去年以来,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粮食生产工作现场会、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推进会等系列会议,安排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工作。同时,高标准制定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按照“全域统筹、统一标准、集中打造”原则,围绕“一核三带十片”天府粮仓示范区,全面启动建设永丰核心样板区、100万亩三大灌区粮食主产带和10个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集中区,确保到2027年将全市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提高建设标准。制定了全省首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标准,东坡区成功创建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探索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今年,还将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写入市委一号文件。 创新建设模式。创新种粮大户“点单式”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邀请种粮主体深度参与农田规划、建设、验收等关键环节,以生产需求为导向“量身定制”田渠路网,确保高标准农田好用、管用;探索由国有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投入为主体,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新模式。 切实加强管护。制定了《眉山市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运行管护制度》,将2022年建成的13.2万亩高标准农田,与21个乡镇60个村签订建后管护协议,以“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管护机制基本成型。通过引入保险公司、购买第三方服务、委托专业化机构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管护格局,2023年开展省级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试点”,对2.31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工程质量+灾毁损失+管护服务”保险服务。引入眉山天府星座卫星遥感技术,适时监测高标准农田利用情况,确保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