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公布,两地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成绩的背后,是川渝两地通力协作,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发展共识。近期,川渝两地联系紧密,强强联动,同城化步伐不断加快,交通建设、农业交易、文化旅游等方面有了新进展。
关键词:双过半
川渝上半年完成投资1853.4亿元
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4.6%
今年以来,川渝两地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加快建设。1-6月,248个项目已累计开工231个,完成投资1853.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54.6%,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项目支撑作用显著,90个项目已累计开工77个。乐山机场、开江至梁平高速公路、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等50个项目超额完成上半年投资任务。三坝水库、向家坝灌区一期二步等7个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成达万高铁完成路基工程27.8%、桥梁工程19.1%,渝昆高铁(川渝段)完成路基工程82.8%、桥梁工程81%,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即将完工。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项目上半年四川产气27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7%。
现代产业、科技创新、文化旅游项目加速实施,129个项目已累计开工126个。国网信息通信云网产业基地、涪陵吉利科技年产12GWh动力电池、成渝双城物流配送中心等99个项目超额完成上半年投资任务,达州通用航空产业园、医用同位素及辐照源研发生产基地、宜宾市竹产业振兴示范基地等11个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建成投用,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项目新展馆即将建成。
生态环保、对外开放及公共服务项目加快建设,29个项目已累计开工28个。内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遂潼区域职业教育中心等19个项目超额完成上半年投资任务,内江城市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5个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蓉欧国际冷链物流贸易产业园综合楼主体完工,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正加快主体工程施工。
关键词:交通建设
川渝两地交通建设
2023年有17项任务
日前,川渝两地交通部门共同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2023年重点任务,涉及深入推进规划一体化、深入推进设施一体化、深入推进枢纽一体化三方面内容,共17项任务。
自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携手出台交通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并推进实施。未来,双方将共同完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强化双城联动、双核引领,共同编制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深入谋划推进一批引领性、牵引性、带动性强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高速公路方面,将加快推进重庆经叙永至筠连(四川段)、城口经宣汉至大竹至邻水、达州至万州高速公路(四川段)、广安经武胜至潼南高速公路(四川段、重庆段)、万源至城口高速公路(四川段)5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普通公路方面,将加快推进垫江G350澄溪至群力新改建项目、G353线江津白沙至川渝界等项目。
双方还将协同开展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重庆市航道发展规划修编等工作,实现川渝间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规划统一、标准衔接、时序同步。联合编制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好农村路”示范区规划方案》。
同时,双方将强化重大项目前期储备,提速推进川渝重大公路水路项目前期工作,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具备条件的应开尽开。
围绕建设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的南向开放新枢纽,川渝两地将共同谋划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协同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战略布局研究,优化主通道路网、枢纽节点、通道物流组织体系,统筹推进对外运输通道、综合货运枢纽、信息化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通道运输保障能力。
在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中,川渝两地共同打造高速公路通道集群,是合力畅通开放通道的重要举措。今年将建成内江至大足四川段、铜梁至安岳重庆段、江津至泸州北线重庆段3条高速公路、总长171公里。加快建设南充至潼南(四川段)、资中至铜梁(四川段)、大竹至垫江至丰都至武隆(重庆段)、重庆至赤水至叙永(重庆段)4条高速公路、总计398公里。今年,川渝两地将力争开工建设成渝扩容、遂渝扩容、自贡至永川(四川段)、大竹至垫江(四川段)、江津经泸州至宜宾(四川段)5条高速公路、521公里。
2022年,重庆、成都联合入围全国首批15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推进以来,川渝两地携手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极”的一次成功尝试。
今年,川渝两地将全面推进重庆、成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重点支持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综保区冷链产业园、重庆公运公铁联运中心(A区),以及成都德邦西南总部基地、成都东部新区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等若干枢纽港站建设,合力打造现代化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助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建设。
川渝两地将加快打造万州-达州-开州、泸州-宜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协同培育毗邻地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强化南充、遂宁、广安、内江、自贡、潼南等枢纽衔接带动作用。
在深入推进服务一体化方面,今年川渝两地将合作新开通2条跨省公交线路,试点探索打造一条高速公路巴蜀文化交通走廊。
关键词:农业交易
川渝发布共同宣言
合力推进川渝农批市场协同发展
日前,川渝农批市场联盟产销对接大会在渝举行,川渝共同发布了《深化川渝农批市场协同发展共同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宣言》提出,双方农批市场要紧紧依托联盟平台,深化产销对接协同,联动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供应链企业合力打造产销高效对接平台,创新完善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同时,还要深化市场保供协同,积极协调组织货源调进与调剂,互为双方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便利。深化信息沟通协同,进一步加强双方农产品品类、价格、数量的信息沟通,完善双方农批市场信息互通机制。深化监测统计协同,要完善双方重点农批市场联系机制,深化农批市场运行情况监测统计合作,要深入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密切关注川渝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化,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实施效果监测评估。
来自吉林、山东、重庆、四川、新疆、西藏昌都等地的130多家农批市场、生产基地、农产品供应链企业在大会上宣传推介,并签订了农批市场联保联供、川渝市场互联互通、产品购销等合作协议20余项。
大会还发布了《重庆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2022年,该市建成并投入运营农批市场74家,营业面积408.1万平方米;经营商户20余万家;从业人员28万余人。重庆农批市场交易额达1764.9亿元,比上年增加153.4亿元,同比增长9.5%。亿元以上农批市场56家,交易额1757.5亿元。
关键词:文化旅游
川渝七区县签订文旅合作共建协议
共同打造明月山精品民宿群
日前,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在重庆市长寿区举行。会上,重庆市梁平区、长寿区、垫江县和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开江县、大竹县以及广安市邻水县7个区县签订了《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文旅合作共建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动川渝两地文化旅游交流互动、共建共享。
按照《协议》,七区县将围绕文化旅游规划、项目、宣传营销、公共服务、市场执法五大领域开展合作共建,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具体而言,各方将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开展区域内重大文旅产业、重点文旅项目专项规划的对接和融合,共同挖掘区域内生态、人文等优势旅游资源,打好“森林”“温泉”“花卉”“康养”“文化”和“研学”六张牌,实现区域内产品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布局,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
利用明月山的资源禀赋和人文风情,各地将共同打造明月山精品民宿群,鼓励引导农户利用自有闲置资源积极参与民宿经营和服务,唱响“东有莫干山、西有明月山”的民宿品牌形象。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规划建设生态康养旅游走廊,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等旅游业态,促进明月山森林康养示范带建设。
七区县还联合发布了五条精品主题旅游线路,涉及春季赏花游、夏日避暑游、秋冬生态游、亲子研学游、休闲度假游等多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