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端 文/图 走进市级文明村——东坡区万胜镇众家村,街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农家房前屋后还种上了花卉,花香、果香萦绕鼻尖,一幅产业旺、生态美、宜居住的文明乡村画卷铺展开来。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产业兴旺强村富民,文明作魂丰富内涵。现在的众家村‘面子’‘里子’都透出幸福文明村落的模样。”该村党委书记王飞表示,近年来,众家村深化文明村创建,积极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加强阵地建设,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保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 党建引领 树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树立良好村风新风;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不久前,众家村重新完善村规民约,对于移风易俗和环境保护,该村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加大了力度。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人。文明村创建涉及方方面面,我们牢牢把握党建这个‘法宝’,发动村民共建共治。”王飞表示,为了提升文明创建水平,该村加强村党委、村委会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核心和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民主工作制度,重大事项由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策,大力推进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等制度,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凝聚群众智慧,促进精神文明创建在全村深入开展。 “基层党组织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王飞说,积极推动基层自治,除了建立健全民主制度,让群众参与决策和管理,及时反映各类问题,还要注重提高其自治意识和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这点从该村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上就能看出。在该村村委会门口,“红黑榜”时刻警醒着村民们要约束自我行为,“勤俭节约、杜绝浪费”“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标语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不仅如此,前两年,村里健全了便民体系,实现从“群众跑腿”到“门口服务”转变,深化志愿服务。同时,寻求与银行合作,建立起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室,打造集小额取款、申请贷款等多项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服务点,便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农旅融合发展 物质精神“两手抓” 产业兴旺发达,乡村文明才更有底气。近年来,众家村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花果经济,让集体经济实现增收的同时,也为文明乡村注入生机与活力。 “四五月樱桃成熟,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王飞说,村里樱桃采摘园占地约1000亩,其中樱桃占地面积约200亩。上千亩樱桃园,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众家村一年四季都有看头、有耍头。进入秋天,是柑橘成熟的时候,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提前预订柑橘,村里一番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去年我家两万斤柑橘丰收,除去各类开支,收入超过5万元。”果农林亚平乐呵呵地说。 村民腰包鼓了,还要提升精神“内涵”。目前,众家村建设有1个文化广场和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成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如何让阵地活起来?对此,该村组织理论宣讲、移风易俗、文艺宣传等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常态化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 走进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窗明几净的活动场地、整齐摆放的桌椅板凳、丰富有趣的休闲区域,将青少年之家和妇女儿童之家结合打造成了一个温馨、舒适的集阅读、手工为一体的场所。“周末和寒暑假,我们都会带娃娃来这参加读书分享会、亲子阅读这些活动,家门口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村民们说。 如今,文明之花的种子已在众家村村民心中生根发芽,文明新风也在这片土地上吹拂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