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阳光正好,初夏的眉山天府新区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田野里,抢种抢收生产忙;车间里,机器轰鸣,满负荷运转;项目上,人机配合抢进度……一个个与时间赛跑的场面,一幅幅争先恐后的画面,共同谱写着新区砥砺奋进之歌。
眉山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锚定方位,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完善城市配套设施等方面,策马扬鞭,矢志笃行,奋力打造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先行示范区。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莉 文/图
稳粮袋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近日,位于青龙街道的青龙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示范片正在种植夏玉米。播种机来来回回,一排排玉米苗就整整齐齐地种在了地里。“刚下了雨,正是播种的好时机。”现场工作人员闫俊霖介绍,此次夏玉米种植面积约1500亩,全部采用机械化耕种。
青龙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示范片位于青龙街道桂林村、同乐村,核心区占地约2300亩。新区根据该片区“山林+丘园+田坝”立体多样产业空间特征,正在对该片进行数智农业生产示范园打造,沟渠、耕作道路等都在进一步完善。
全程机械化改造是新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年来,新区把发展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在建设“综合农事+全程机械化”服务“五中心”,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另一边,空港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龙马镇核心区,育秧棚里,优质水稻秧苗绿油油,长势良好,即将迎来大规模插秧。
去年还在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如今已呈现出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景象,沟渠、田块平整划一,连通各田块的道路也进行了加宽处理,更方便各种农业机械进入作业。
“我们要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龙马镇副镇长王连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现代农业园区连片种植以及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接下来,龙马镇将集中力量,发展现代化粮食生产和高效农业,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组建粮油专家工作站,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培育新品种、引入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形成新机制,逐步实现园区粮经产业数字化、智慧化发展。
一年来,新区为推动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统筹开展了耕地保护、农田提升等“六大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空港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贵平镇脆桃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粮食产量稳步增加。今年,还将新建高标准农田和改良提升土地2万亩,实施“旱改水”1.8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4万吨以上。
抓发展 让创新开放引领潮流
5月5日,以“星耀天府数创未来”为主题的“院士眉山行”活动暨首届眉山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大会召开。
会上,新区发布了《眉山天府新区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规划》《眉山天府新区关于支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环天智慧发布了眉山天府星座“星瞰河山”产品。中国四维、长光卫星、欧比特、航天宏图、魔方卫星等6家商业卫星应用领域头部企业共同组建“商业卫星星座联盟”。武汉大学与环天智慧共同组建“遥感卫星应用研究中心”……
此次盛会,是新区深耕卫星产业领域,着力打造拥有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三大完整产业链,致力建设“西部卫星应用产业高地”的一次生动实践。李德仁、童庆禧等7位院士,李维森、王增宁等20余名专家畅谈卫星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前景,探讨遥感技术在智慧城市应用、商业遥感卫星行业的发展趋势,整个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新区追“星”之路,前景可期。
作为全市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新区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思维,紧跟时代前沿,打通“天”“地”对外开放通道,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天,成功发射全国首个以星空地为一体、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天府星座”10颗卫星,开发自然资源、智慧农业、防灾减灾等数据应用场景超100个,涵盖上游地面测控站租赁服务、中游数据产品服务、下游业务场景应用服务等多个领域。今年,计划再发射4颗卫星,进一步完善“天府星座”组网,星座联盟在轨可用卫星数量将达到100颗以上。
在地,积极融入成渝、联动全国、接轨国际,正式组建眉山国际铁路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眉山保税物流中心建成投用并获批全市首个3800平方米公用型保税仓库,成功揭牌陆海新通道眉山集散中心。眉山国际铁路港与成都车务段签署量价绑定协议,并联通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个境外节点,累计开行国际班列55列,今年力争开行国际班列突破100列。
育文化 让三苏家风吹进千万家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日前,新区锦江镇莲花社区综合文化站传来朗朗书声,这里每周都要开展东坡文化传承活动,深受社区居民喜爱,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共同感受东坡文化。“非常感谢社区,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乐趣。”社区居民李玉彬高兴地说。
“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耳濡目染,把东坡文化传承好、发扬好。”现场负责人介绍,这个综合文化站不仅辐射本社区,还带动了周边社区、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为锦江镇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
图书阅览室里,有各种类型的书籍,居民可以免费选择感兴趣的书,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慢慢阅览;社区史馆里,各种老照片记录着社区的发展变迁,承载着社区居民的绵绵乡愁;非遗棕编糖画工作室里,非遗技艺、非遗作品得到展示,感兴趣的人们围在一起观摩、学习……这个占地约8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美观舒适、配套齐全、运营高效,不断满足着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成为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方阵地。
“大家知道不残鸟雀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个故事……”眉山天府新区实验学校里,老师打开PPT,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讲起了三苏家风故事。只见同学们一边认真听讲,一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苏门父严、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其“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家教,承载着中华儿女美好的道德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眉山人。
一年来,新区为大力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开展了“三苏好家风”主题讲座、“是父是子——三苏家风进万家”主题巡展等活动,让三苏优良家风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以现场讲解、专题讲座和有奖知识问答等形式,让三苏家风吹进千万家,滋养群众的精神根脉。
谋福祉 让人民的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最近感觉怎么样?身体还有没有不舒服?”近日,视高街道团结社区村卫生室家庭医生团队医生杨霞带着1名护士,来到该社区居民刘淑华家中,为她测血压、血糖,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太感谢了,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村民刘淑华坦言,她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还有高血压,以前为了健康监测,常常要跑到很远的医院,如今,定期就会有家庭医生上门为她免费检测,让她非常感动。
看病,永远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让群众病有所医,是新区一直努力的方向。
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天府医院建设现场,一期项目正在进行收尾工作,7月将全面竣工,二期项目也即将启动建设。此外,一旁的新区疾控中心已全面建成,将于近期投入使用。“我们都很期待,以后看病就不用跑很远了。”来往群众纷纷表示,随着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新区生活的幸福值越来越高。
一年来,新区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精心编制“十四五”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规划,致力于构建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天府医院为龙头,青龙、清水、龙马医院3个次中心为枢纽,5个镇卫生院为基础,全覆盖村卫生室为网底的“1+3+5+N”综合医疗服务网络。当前,乡村医疗体系方面,已组建117支家庭医生团队,7.9万余名特殊人群享受到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13家村卫生室纳入医保试点,群众不出镇即可办理大部分医保事项和特殊门诊;中医馆实现全覆盖,中医、康复已成为各卫生院特色科室。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为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感受,新区紧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便民服务等方面不断努力,真抓实干暖民心。
清华附中天府学校正加快建设,今年秋季将迎来首批学生,公办天府三、四、五幼建成招生。占地500亩的天府体育公园,占地5700亩的帽顶山公园即将启动建设。以天府大道、剑南大道、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等为骨架的交通格局逐步成型,半小时到成都市中心、2小时至重庆交通圈基本实现。黑龙滩引水工程投入使用,建制镇、较大居民聚居点供水管网实现“两个全覆盖”。启动电网建设攻坚三年行动,建成视高区域首座220KV变电站,特别是四川尖山-彭祖500千伏线路加装串抗工程正式投运,这是我国西部首个500千伏串抗工程,将为2023年成都地区迎峰度夏和大运会能源保供提供新保障。全国首个腾讯音乐潮玩基地等生活娱乐项目的落地投运,将为新区开拓高品质、多元化消费新场景。
一座现代新城正崛起在成都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