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枝繁巢暖引凤栖 以“硬措施”抓好“软环境”
——眉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①实现异地办理,市民办理“东彭融合”业务。

②在眉山市市民服务中心一楼,开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③在开办企业专窗,企业代表快速办理,拿到营业执照。

④在眉山市市民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为群众登记解决诉求。

⑤在眉山市市民服务中心,“一网通办”窗口服务企业。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眉山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发展信心,释放发展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眉山营商环境测评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量化考核双双获评全省系统一等奖,“眉山掌上开标”入选《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第八批)》,在全省推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眉山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深化“放管服”改革主线,围绕建设“三市一城”整体目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坚持优化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以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营商环境对标提升、“12345”热线快速响应、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等,不断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端 文/图

助企惠企优服务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营商环境水平的整体提升和有效成果,企业的体会最为真切。

“3月10日,我们通过网上审批系统提交了电子申请材料,3月27日就领取了电子食品生产许可证,省时又省力,真是太方便了!”近日,东坡区一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于鑫在拿到电子生产许可证后,对眉山便利快捷的审批速度竖起了大拇指。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这是眉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体现。去年以来,眉山细化落实中省决策部署,印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营商环境评价19项一级指标为统揽,明确牵头推动市级领导,细化207项具体工作措施,坚持常态化推进。

同时,完善政务服务清单体系,印发《眉山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梳理公布市、县、乡三级行政许可事项351项,全部纳入清单规范管理。印发《赋予乡镇(街道)县级行政权力事项清单》,进一步推动扩权赋能,提升乡镇(街道)基层治理能力,规范明确进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258项,梳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规范中介机构服务。

“为了助力市场主体解忧纾困,眉山协同成德资三市共同出台《关于协同推进优化成德眉资区域营商环境的决定》,拓展区域政务服务通办事项、加大证照互认力度,并拓展招投标活动保证金缴纳渠道,实现不同银行跨行转账。”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推广电子保单保函应用,开具7743笔电子保单保函,为企业释放现金压力25.61亿元。持续实行“四免”“五减”服务,2022年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7450枚,为企业群众免费邮寄办件结果5.78万件,免费打印复印60.28万张,免费发放税控装置(UKey)1.25万个,直接节约企业群众成本890.68万元。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眉山始终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改革、提升效率,着力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助力企业提信心、解难题、增后劲。

在具体工作中,印发《眉山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出22项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措施;针对国省市重点项目开展审批研究,落实分段办理施工许可和容缺受理改革措施。比如,此前为成眉市域铁路S5线建设等项目开工手续实施“模拟审批”,S5线实现了以全省同类项目最快审批的速度开工。

此外,大力推进工改系统运用,全市通过工改系统数字审图模块审图项目278个,联合验收模块验收项目238个,方案联审模块联审项目96个。推进用水用电用气报装改革,将用户参与的用水用气报装办理环节进一步压缩至2个,将报装申请环节材料精简为1份申请表。

推进便民服务建设

构筑经济发展“硬”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近年来,眉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连续三年将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以下简称“三化”建设)纳入全市20件民生实事重要内容。

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探索中,近年来,眉山各级政务服务管理部门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向乡村延伸,各地“三化”建设亮点纷呈,形式多样,便民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我们一期办理施工证的时间大概用了五、六个月,但在二期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双证联发’,仅用了不到两个月。”仁寿县项目开发经理王燕说,二期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为他们节省了一半时间。

行政审批服务跑出“加速度”,得益于眉山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眉山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在增强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做足文章,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2022年以来,推动10个镇街、24个村社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纳入2022年全市20件民生实事,完成21个片区便民服务设施专章编制,全市14个乡镇(街道)、55个村(社区)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站)”,彭山区、青神县相关建设经验分别列入全省最佳、优秀案例。推进全市43个乡镇(街道)、257个村(社区)开展“三化”建设省、市、县三级试点创建。

“为了继续提升便民服务能力,去年开始,我们统筹推进城乡低保等审批服务,惠民政策落实及水、电、气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事项,均纳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推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一窗受理’‘一站办理’。”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减少企业群众办事“跑腿”,推动61个企业群众生产生活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落地135个事项“一证一照办”,彭山区、仁寿县深化“出生一件事、身后一件事、退休一件事”等并联办理,清理必须线下办理事项335项、特殊办理事项116项,对43项全省“智能审批”事项进行实景办件测试。

据统计,目前眉山实现162个事项“跨省通办”、311个事项“川渝通办”、262个事项“省内通办”、272个事项“市内通办”、152个事项“东彭通办”。全市3个川渝通办示范窗口被省政府办公厅评为全省优质窗口。

一串串耀眼的数据,一项项实打实的便民措施,背后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有力举措。“今年,我们将做实做细2023年全市20件民生实事,着力推动全市4个镇街、41个村社开展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该负责人表示。

深化“一网通办”改革

放权赋能激发活力

“我人在重庆老家,来回跑一趟很麻烦,但有了‘跨省通办’,营业执照在家就收到了!”4月初,远在重庆渝中区的吴先生通过线上操作,办理了在彭山区新开办公司的营业执照,为眉山的行政效率点赞。

优化涉企政务,像吴先生一样的投资者深有体会。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去年以来,眉山继续调整、下放、取消行政权力,推进“一次事一次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帮代办”“上门办”等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需要“硬措施”来托底。眉山推进线上应用建设,定期在一体化平台上认领、编辑、审核、发布事项,截至目前,事项认领发布率为100%,办事指南准确率为100%,均进入全省前列水平。同时,持续拓宽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收集电子印章773个,电子印章加盖率100%,汇聚电子证照共11.2万个,电子证照生产率达100%,电子证照调用率达80%。设立惠企政策“一窗通”,线上线下发布惠企政策等信息,帮助企业快捷申请、及时兑现。

另一方面,持续推广“眉事无忧”线上服务品牌,着力推动“天府市民云(眉山)站点”手机APP应用下沉到村(社区),让更多群众应用智慧终端,享受智慧城市“掌上办、就近办”建设成果。据统计,“天府市民云(眉山)站点”已接入服务事项62项,服务达400万人次。“我们还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设立了老年人服务、助企纾困、异地就医等特色服务专区,在移动端接入高频事项开展‘掌上办服务’,为政务事项便捷办提供渠道,目前‘掌上办服务’数量已达35个,位居全省前列。”上述负责人介绍。

运用互联网手段,眉山还稳步提升“互联网+监管”能力。“我们在‘互联网+监管’平台创建8016个账号并进行实名认证,共认领省级部门主项1211个、子项4519个,全市监管事项认领率99.91%,实施清单完备率99.86%。”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互联网+监管”监管行为采集数9.4万条,监管行为覆盖率39.9%,汇聚“互联网+监管”数据资源目录3.4万条。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投资者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透明、规范、合法、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放心、放胆地不断迸发创造力和创新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永不竣工的工程”,眉山一直在路上。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