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组宣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林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2022年极不寻常:
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亲临眉山,在永丰村和三苏祠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全市上下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建设在攻坚克难中谱写新篇章!
这一年,全市组织工作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政治引领、标准提升、基础规范”思路,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为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眉山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
突出主题主线
凝心铸魂得到新加强
党的二十大,举世瞩目、举国关注。一年来,全市组织工作突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题主线,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市党员干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
主题活动有声有色。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主题,集中6个月时间,在全市开展“大学习大实践大提升”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增强能力本领、开创工作新局、真情服务群众,5800余名领导干部在“三个走遍”中,下沉基层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000余个。以“喜迎二十大·寻找身边榜样”为主题开展党员故事会展播,以“喜迎党代会·党徽在闪耀”为主题开展随手拍活动,展现眉山各条战线党员干部为实现美好蓝图不懈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先锋本色,示范引领各领域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习宣传有形有态。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第一时间制定学习宣传贯彻方案,细化分解24项具体任务,推动全市组织部门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走在前、作表率。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书记中开展“万场微党课进支部”活动,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10405场次、覆盖14万余名党员。广泛动员老干部、党校教师、小区党组织书记、驻村干部、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等组织资源,进机关单位、进社区小区、进乡镇村组、进学校医院、进两新组织宣讲大会精神,让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在学报告、学指示、学思想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教育培训有质有量。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全年举办党校主体班49期、培训3948人,举办基层干部主题培训班325期、培训6.2万余人次,推动党员干部坚定不移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第一时间制定全市集中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精心承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研讨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专题培训班,迅速掀起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恪守价值取向
服务大局展现新作为
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是组织路线的根与魂。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知重负重、担当紧紧围绕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育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价值取向充分彰显。
坚决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认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有关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论述,对标对表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工作任务,细化9大项49小项具体任务,坚持一月一调度,推动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组织部门条条落实。以“听总书记话、走新时代路”为主题,分层分类对全市3.5万名干部和17万名党员开展全覆盖培训。开展“沿着总书记的四川足迹”基层一线宣讲活动,组建32支宣讲队进社区、进村组、进学校、进两新、进企业,让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人心。深化与四川农业大学科技与人才合作,总结推广基层组织建设“永丰模式”,为眉山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提供干部人才和组织保障。积极推进三苏祠博物馆机构升格,组织梳理《三苏名典中的治理智慧》,开发“三苏名典中的治国理政理念和思维”等干部教育培训特色课程,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
换届工作全过程风清气正。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严把政治标准、严格程序要求、严肃换届纪律、严密组织实施,圆满完成眉山市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工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全部满票当选。完成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推荐人选考察工作,严把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政治关、素质关、身份关、结构关、品行关,严丝合缝组织市人代会、市政协会大会选举工作。严肃换届纪律教育,观看警示片、签订承诺书、发放明白卡、开展谈心谈话做到4个100%,换届工作全过程风清气正、风平浪静。
服务保障拼经济有力有效。坚持拼经济、搞建设主战场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就服务保障到哪里。聚焦成眉同城化发展,启动新一轮成眉互派干部挂职计划,选派10名干部到成都挂职,争取9名成都干部来眉挂职。聚焦制造强市突破年,重组5个驻外经济合作局,组建13支驻点招商小分队,选派62名干部驻外招商,高质量举办全市招商引资干部培训班。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等“1+3”重点产业发展,举办全市经济大讲堂网络培训班,培训干部7000余名。
鲜明用人导向
干部队伍呈现新气象
党的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紧紧围绕事业发展配班子、选干部,全面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和能力作风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在拼经济、搞建设上呈现新气象。
突出事业需要鲜明导向。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关作为置于一切条件之上的首要之关、定性之关,看干部首先从政治上看,选干部首先从政治上选,鲜明“政治过硬、实干实绩、群众公认”导向,建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综合分析研判制度,注重在“三市一城”建设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从乡镇街道、对外开放、疫情防控、信访维稳、稳住经济大盘等大战大考一线提拔重用干部25名。
突出后继有人加强储备。实施年轻干部“兴眉优培计划”,公开遴选102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着眼“三市一城”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加大化工、医学、规划、电子信息等急需紧缺专业公务员招录、调任、聘任力度,急需紧缺专业选调名额增加至120个、实现翻番。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围绕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开展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选派123名干部上挂中省单位、51名干部援助涉藏地区工作。
突出严的基调监督管理。开展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专项整治,问责干部27人次。会同市纪委开展借培训名义搞公款旅游专项整治,排查15058个班次、4.9万名党员干部。以“十条措施”加强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全年个人事项查核一致率100%。出台市直机关公务员转任实施细则(试行),制定受处理处分干部“二次分析研判”工作规程,推动参公人员抚恤金与公务员实现并轨,为1852名担当作为公务员晋升职级,对684名公务员(参公人员)进行嘉奖、118名公务员(参公人员)记三等功,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氛围更加浓厚。
坚持大抓基层
基层党建实现新突破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牢记总书记“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殷殷嘱托,鲜明大抓基层导向,坚持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两手抓”,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抓党建促改革发展。全市504个村党组织应升尽升、4795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应建尽建,成立17个镇级片区联合党委、112个村级片区联合党组织、1391个居民小区(片区)党组织。分乡镇(街道)、村(社区)、国有企业等11个领域,从7个方面536项标准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立交通运输、快递、科技创新等综合(行业)党委15个,新建两新党组织102个,新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57个,新建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39个。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认定处理一批“四类问题”党员。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选派232名第一书记、462名工作队队员到乡村振兴重点村驻村工作,持续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组织7000余名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一线。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以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村项目为牵引,推动全市村均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12.5万元、比2021年提高82%,8个村收益破百万,全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成都片区推进会在眉召开,眉山经验在全省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上交流。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理顺城乡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调整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设置,将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列为市委工作机关序列。研究制定《关于深化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建设高品质美好生活家园的意见》,聚焦网格管理服务、五社联动机制等配套制定13个政策文件。将2022年确定为城乡基层治理攻坚年,召开全市城乡基层治理攻坚大会,实施社区空间品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服务体系升级、居民小区治理攻坚、平安建设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开工改造老旧小区720个,改厕2.6万户,建成社区邻里中心10个,2500余个小区实现物业覆盖,建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40个、智慧平安小区213个。
持续创优环境
人才集聚取得新成效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升格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编制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成立市人才发展促进会,出台眉山人才新政12条、支持科技创新16条、“1+3”主导产业技能人才保障若干措施、支持青神县建设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10条措施等一批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让优秀人才在眉山发展更有空间、事业更有前景。
积极推进成眉协同。协同成都做好全省“1+3+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1”文章,建立成眉人才协同“1+N”机制,推动眉山天府新区建设成眉人才协同服务中心,打造成眉人才协同“桥头堡”,落地武侯东坡大健康产业园等5个区域人才协同项目。推动成眉高层次人才服务在医疗、安居等5方面开展互认。
引育并重广聚英才。以“眉州英才”工程为统揽,接续推进“头雁入眉”“英才助眉”“科创汇眉”“新时代工匠培育”四大行动,高质量举办川港澳台青年合作发展论坛眉山行等人才活动,3000余名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献智眉山。聚焦重点产业建成23个产业学院、培养产业技能人才逾3万人。落地建设市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和人才公寓。眉山连续3年入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
新的征程,使命在肩;开局之年,重任当头。2023年,全市组织部门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眉山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眉山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