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汪小川 把初心写在田间 传农技助力乡村振兴
汪小川(前排右一)来到果园解决果农遇到的难题。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莉 文/图

一头花白的头发,瘦瘦的身材,脚上是沾满泥土的草鞋,一到果园,就非常专注地查看果树长势、枝条修剪情况……这是初次见到东坡区高级农艺师汪小川的印象。

前段时间,正是眉山春见套袋的关键期,也是东坡区高级农艺师汪小川较忙的时候。“这个口子要收住,避免露水、雨水顺着果把滴到袋子里。袋没套好,容易烂果。”一个多月来,他起早贪黑,奔走在各柑橘种植园,指导果农施肥、杀菌、套袋。

“多亏了汪老师,今年柑橘收成不会差。”在东坡区富牛镇松林村的集体果园里,管理人员李桂容看到科学种植带来的满树柑橘果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非常感谢汪老师,他给我们带来了更为科学的种植技术,让我们的柑橘更高产了。”“不管遇到啥柑橘方面的问题,给他打个电话、发个微信,他都会认真帮忙解决。”……在果农们心中,汪小川就是一个能够随时请教、随时在线的“老师”。

“我自己就是农民,非常理解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心情,我能帮上忙,心里也开心。”汪小川出生于1955年,曾在生产队管理集体果园,因管理优秀,1978年被推荐为县果技员,就这样,他走上了学习、传播柑橘种植技术的道路。

多年来,他给果农讲解种植技术的足迹,遍布了东坡区的各个乡镇、村组,他走田坎穿破的草鞋、布鞋不计其数。

在柑橘种植方面,他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引进推广鼠茅草草生栽培和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增加果园的生物多样性来有效防治螨害。在他的推广带动下,一些贫瘠瘦薄的丘陵地带逐渐发展为柑橘种植的肥沃土地。

2005年,随着东坡泡菜产业的发展壮大,部分农民转变思路,开始围绕泡菜产业,种植加工蔬菜。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从事柑橘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汪小川,又开始学习加工蔬菜的种植技术。

“当时真的就缺这方面的技术,好多蔬菜苗育出来就患了十字花科根肿病,俗称‘大老壳’,收成上不去,看着就心痛。”50岁的汪小川从零开始,着力解决泡菜产业的原料生产难题,青菜、榨菜、萝卜、豇豆……这些看似家家户户都会种的蔬菜,真要大规模种植,问题还真不少。

为了尽快掌握种植技术,汪小川有空就往地里跑,四处向种植能人学习,到省农科院请教专家,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专攻三年下来,终于在蔬菜品种选择、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方面有了经验。

“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的初心。”为了这一初心,汪小川不断学习,从柑橘种植技术到蔬菜种植技术;从口头讲解到学做电脑课件,方便技术推广;从走路下乡到学会骑自行车,又学习开汽车下乡;从文字记录到学会相机拍摄、使用电脑查询资料……他推广农技的道路也因为他不忘初心、艰苦奋斗而更加顺畅。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汪小川也获得了许多荣誉。2006年被评为眉山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第五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被评为眉山市主动作为创一流先进个人、2018年获四川省老科协先进个人奖……如今,已退休多年的汪小川,依然奔走在柑橘园、菜地,传播农技,服务“三农”。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农民在农业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016年,他牵头成立了东坡区农业科技推广学会,把各方面的种植能人、农业技术专家都请进来,组成了一个农业技术团队,广泛开展农技传播,为广大种植户、家庭农场、专合组织、农业企业进行科学种植技术培训。

近年来,东坡区农业科技推广学会不断发展,目前已有农业相关技术成员56人。每年,该学会开展农技知识培训上百场,每月初,该学会还会为果农发送当月柑橘管理技术要点,遇到关键季节、突发自然灾害等情况,还会发布紧急通知,帮助果农渡过难关。

“乡村振兴要有产业支撑。”汪小川坦言,东坡区适合发展晚熟柑橘产业,如今柑橘产业收入已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论述,给了他继续坚持学农技、推广农技的动力,接下来,他将继续以农业科技推广学会为平台,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技术,助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