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青神 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竹乡有里有面
青神农村人居环境优美。
美丽人居环境。(资料图片)
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美化。(资料图片)
特色墙画相映成趣。

初冬暖阳,万物明朗。山清水秀,竹乡如画。近日,行走在青神的美丽乡村,“四好”公路干净整洁,农家院落别致新颖,特色墙画相映成趣,竹林风景生机盎然,群众生活舒适幸福……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美丽竹乡青神散发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惬意和魅力。

“人居环境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美好生活节节高,乡村生活不比城里差。”置身青神乡村院落,耳畔常常传来村民的幸福回应。过去农村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污水成片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近年来,青神县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贯穿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过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青神,助力乡村振兴。

□青宣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良驹 文/图

有里有面 探索“拆收改栽画”

“在自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苏母文化,还有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简称“四小园”),现在乡村的颜值和内涵越来越高了,生活在这儿相当巴适。”青神县青竹街道程家嘴村村民何学瑶乐呵呵地说。

程家嘴村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母亲程夫人的故乡。青神人借用灵巧画笔,以家家户户的墙壁为画布,将苏母文化“搬”上墙,在点缀村落、美化家园的同时,也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欣赏“画展”,在可品可读中滋养村民的“精神家园”。

在青神的乡村,各类墙画让人眼前一亮,原本老旧、空白的墙壁不仅变得色彩斑斓,更被赋予了文化内涵。

青神县深挖乡村历史传统文化,突出粮食、竹、椪柑等乡村产业特色和地域特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东坡、苏母、竹编等本土文化元素,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寓意深刻的绘画,描绘到农房墙体上,在美丽竹乡展开一幅幅文化传承新画卷。

“现在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我每天利用业余时间收拾庭院,日子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在高台镇杨店村村民刘素群的精心打理下,百余种植物点缀扮靓庭院。

开窗看绿、推门闻香、移步见景……乡村田园的美丽风景,在“拆收改栽画”中精彩呈现。

以“拆”治乱,净化美丽竹乡空间。“拆修结合”治理违危废旧,“拆建结合”规范农房风貌,“拆用结合”凝聚邻里温情。青神县坚持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着力解决危弃房屋、乱搭乱建等农房乱象,打造有序乡村。

以“收”归序,做靓美丽竹乡庭园。“四小园”扮靓房前屋后,生活垃圾处理有效,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助力绿色农业发展。青神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构建政府、市场、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打造精致乡村。

以“改”提质,夯实美丽竹乡里子。改厕改水全域共治,基础设施全域提升,村规民约改掉陋习。青神县抓重点、补短板,精准施策,建管并重,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

以“栽”增绿,厚植美丽竹乡本底。有序耕作田园美,厚植竹林生态美,规范种植果园美。青神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持之以恒发展粮油、竹、柑橘等特色农业,打通“两山”价值转化通道。

以“画”添彩,提升美丽竹乡内涵。绘好美丽竹乡新蓝图,绘出文化传承新画卷,绘就乡风文明新风尚。青神县注重地域特色,深挖文化禀赋,构建“一乡一园、一村一景”各美其美的生态宜居乡村,让乡村记忆融入群众生活。

有滋有味 产业发展奔头十足

走进“中国竹编第一村”——青竹街道兰沟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漫步竹里巷子,在翠竹掩映间,在繁花草木里,特色竹编、庭院火锅、生态茶园等多种乡村业态呈现,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很难想象,几年前,兰沟村还是一幅“衣衫褴褛”的景象:垃圾随处可见、臭水沟排水不畅、村民庭院内乱堆乱放……是大家眼中的“烂”沟村。

借助人居环境整治的春风,兰沟村坚持就地取材、自然成景。2020年,仅用2个月的时间,兰沟村通过“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给村民房屋和周围环境“穿”上新装,盘活了闲置宅基地,引进社会资本,建成餐饮、竹艺、民宿等旅游业态40余家,实现农村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

“村子越来越漂亮,我就在家里开起了茶园,既挣到了钱,又照看了家,一举两得。”村上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村民郑晓红欢喜地说。

如今的兰沟村,有竹里巷子、竹里院子、竹林湿地公园等竹林风景线,年接待游客30万人,集体经济从2019年的1.3万元增加至2021年的80万元,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兰沟村的“蝶变”正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速城市与乡村生产要素均衡流动的有力见证。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提升,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带动农户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有声有色 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高台镇百家池村地处省级椪柑产业园区核心区,风景秀美如画。漫步村道,椪柑园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

曾经,这里的村民手握千亩荒山,无经济效益可言。近年来,百家池村以党建为引领,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人居环境整治,绿化村庄3万平方米,提升打造产业环线32公里,建成3000余亩高标准果园,配套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柑橘单轨运输基地、十万吨果蔬分拣包装保鲜基地。

“每年11月开始,柑橘就陆续成熟上市,采摘后的新鲜柑橘用小火车从山上传送至山下,装上货车,直接发往冷链物流园区。”百家池村村民程玉泉说,有了冷链物流园区,少了中间商,自家卖柑橘的收入就增加了。

百家池村因地制宜,依托闲置农户房屋、中心农家户、村民聚集区林盘等场地就近打造邻里百家等村级阵地,采用“与村民商量建”“让村民自己管”“引各方协同用”的方式,将服务和治理触角延伸至村民家庭最小单元,积极开展“百家讲堂”“百家寿宴”“百家评比”等系列活动,促进邻里关系改善,推动乡村环境治理。

如今的百家池村,实现了从基建产业双落后的传统农业村落到产业村落典范样板的转变,完善提高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释放了乡村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红利。

有你有我 共建共享人人参与

“从来没想到我们会在风景如画的葛家沟旁散步、摆龙门阵。”在见证了罗波乡宝镜村的变化后,村民葛志强激动地说。

近两年来,宝镜村攻克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匮乏、内生动力不足困境,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带动村民自我治理、共谋发展,一笔一画绘出清溪蜿蜒、凉亭矗立、步道花簇、产业兴旺、民风蔚然的山水田园画卷。

在村“两委”的引领下,宝镜村激发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建立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众筹”人居环境整治模式。

“我们宝镜村村民非常团结,大家都很积极,把我们这里打造得漂漂亮亮、靓丽多彩,出门就是公园,比城市还要安逸。”村民葛涛分享着内心的喜悦。

宝镜村组织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庭院绿化、道路增绿补绿、维护美好环境等工作,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成为乡村建设主力军,实现“众建众享、利村利人”的目标。在村道旁、在院落里,常常可以看到村民栽花种草、打理庭园的身影。大家凝心聚力,脚步不停,为村庄美化绿化努力着。

“现在我们乡村的生活条件这么好,我们更是要把环境维护好,整得更加干净巴适。”村民李梦君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宝镜村发动群众约1万人次,筹资投劳约1100万元,新建“四小园”150个,增加绿化8000平方米。

如今的宝镜村,田园旁有公园,河流边有花园,一排排楼房整洁有序、干净清爽,天然气、互联网、数字电视一应俱全,偏远乡村的群众过上了城里人向往的生活。宝镜村的嬗变正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更加接近推动城乡生活方式的缩影,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广大农民投身到乡村建设上来。

下一步,青神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