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诗雨 一条条道路铺开,构建起彭山区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一件件顺民意、暖民心的免费降费举措,让群众“行”得顺心舒畅;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多元化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让彭山群众尽享出行便捷。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进行了再部署,这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彭山区通达的交通路网加速生长,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助推城市发展持续向前。 说起交通的变化,在彭山工作的广元人李金华深有感触,每年往返广元、彭山两地,在这十年里,他切身感受到了彭山交通出行的日渐便捷。“现在我从彭山回广元方便多了,高铁就能直达,以前坐长途班车,又慢又颠簸还要不停转车,很麻烦。”李金华说,现在交通的便捷让他回家的次数增多了。 如果说公共交通有颜色,这十年来,彭山公共交通不仅多元发展,还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除了一条条铁路,还有平坦宽阔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的城际公交,构建起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效联通各片区各城市,“编织”出群众的幸福生活。 “现在坐XK4路公交去成都太巴适了,之前要么坐高铁要么坐客运班车,现在又多了一个选择,坐公交就能去,关键价钱还便宜,才两元钱呢!”市民杨女士说,跨市公交的开通让她实现了低成本“逛街自由”,想什么时候去成都都可以。 如果说交通“大动脉”是发展壮大内畅外联的命脉所在,那农村公路就如毛细血管延伸至大小村落。正可谓,打通交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才不会“卡”在路上。 余友平是彭山区公义镇公义场社区居民,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村里和镇上。以前,他大多数时间会选择骑电瓶车出行。自从彭山区实施金通工程,增加了从乡镇到公义场社区赶集的农村客运班次后,余友平便成了这条线路上的“常客”。“这是给我们老百姓的一个大实惠呀,公交不仅可以开到家门口,而且针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免费,现在的生活太巴适了!”余友平高兴地说。 近年来,彭山区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确保全部建制村(社区)通客车。截至目前,该区除开通3条跨市公交(可直达成都地铁十号线和黄龙溪镇)和5条城市公交外,还开通了城乡公交23条,覆盖全区65个村(社区),让群众享受“寿乡公交两元畅通”,实现乡镇客运站全域换乘。 如今,遍布于全区各乡村道路上的公交招呼站,穿行于绿林之间的公交车,早已成为寿乡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接下来,我们将努力实现融入省市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对接‘公路、铁路、水路’大通道,形成内畅外通、互联互通,构建‘南联北融、东西贯通’交通体系,全域融入成都半小时通勤圈,不断促进城市能级跃升。”彭山区交通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加快彭山北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完成全域公交改革,持续加密成贵客专停靠车次,加强路域环境治理,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提高彭山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