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在一线采访看到,各地以真抓实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 11月5日,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西部标段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通车后,这条线路将串联多个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重点发展区域,成为加速城区生产要素流动的“黄金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山东将立足高质量发展,遴选一批能在四季度开工或急需办理前期手续的大项目、好项目,早开工早落地,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栋说。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大局大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稳步前行。 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兰(西)广高铁通道重要组成部分西宁至成都段全线开工建设;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右岸首台机组正式并入广西主电网投产发电;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 各地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工程,短期内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从中长期看,能推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势蓄能。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基本立足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双十一”期间,高端家电、数码产品、“国潮”品牌等销量大幅增长,其中升级品类增速明显。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的重要因素。 “长沙将多措并举鼓励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提供支撑。”湖南省长沙市商务局副局长黄立斌说。 在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吉林省榆树市,秋收已近尾声。“预计今年玉米、大豆亩产较去年有所提高。”榆树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郎晓峰说,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继续推广秸秆覆盖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黑土地,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中国碗装上更多、更好的中国粮。 近期,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面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加剧,能源大省山西压实增产保供任务。“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着力提升煤矿日产量水平,稳定全省电煤库存,提高应急保障水平,确保做好今冬保暖保供工作。”山西省能源局局长姚少峰说。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下转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