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英
刘刚做梦也想不到,在将3岁的甲亦天从甘孜带回眉山之后,便成了未婚“父亲”。这是2005年发生的事情。
甲亦天是未婚妻杨梅的侄儿,刘刚和杨梅的老家都在甘孜。彼时,刘刚在眉山洪雅山区一个电站上班,杨梅的工作单位是眉山太和供电所,俩人相距百里,平常也只是周末碰面。
正当二人“你侬我侬”之时,杨梅家天降横祸。杨梅在甘孜九龙工作的弟弟和弟媳罹患车祸双双身亡,留下两个孩子——三岁的甲亦天和一岁的甲亦伟。怎么办,谁来抚养这两个小不点?杨梅原有四兄妹,姐姐在甘孜农村,有两个孩子,无稳定收入,经济很困难,一个弟弟才十几岁,杨梅的父母年纪也大了。他们都不具备抚养能力。甲亦天和甲亦伟眼巴巴地望着刘刚。刘刚心一横,大不了顿顿喝稀饭,就不信养不活他们。
刘刚和杨梅还没结婚,又都在上班,还是异地恋,带两个孩子实在不便。全家人围拢后商量,决定弟弟甲亦伟由爷爷奶奶暂时照顾,哥哥甲亦天则由刘刚和杨梅带回眉山。
按理说,甲亦天应该跟着自己的亲姑妈,但杨梅早出晚归、工作又忙,单身女性带着孩子麻烦更多。刘刚心疼杨梅,便申请了宿舍,联系了幼儿园,把孩子带到洪雅。
毕竟才3岁,面对陌生的环境,甲亦天整天哭喊着要爸妈。刘刚一个大男人,面对一个三岁娃,几乎穷尽所有的办法也无能为力。刘刚只好向亲戚、朋友、同事、互联网学习带娃。
获知事情的真相后,首先被感动的是同事和朋友。他们纷纷送来援助之手,送玩具和蛋糕,更在他忙的时候替他接送孩子,给孩子做好吃的。慢慢地,孩子越带越顺手。大半年过去,甲亦天越来越依赖刘刚了。
2006年底,刘刚与杨梅结束八年的爱情长跑,走进婚姻殿堂。
2007年初,刘刚调到眉山城郊的崇礼供电所,两人终于在眉山有了一个简单的家。
次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可看上去刘刚似乎更加疼爱哥哥甲亦天。
康定,刘刚的岳父母照顾弟弟甲亦伟越来越吃力。2011年,甲亦伟8岁时,刘刚与妻子商定,把甲亦伟接到眉山。刘刚还与岳父母商量,让两个孩子不再喊姑父姑妈,直接喊爸爸妈妈。从此,刘刚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
这下,日子可得掰起手指头过了。夫妻二人的工资并不高,他们省吃俭用,存钱在眉山城区按揭了一套商品房,孩子们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接着,三个孩子先后跨进学校。两个人上班,养五张嘴巴,还得还房贷,压力可想而知。饶是如此,当学校告知可申请贫困生补助和减免相关费用,只需把兄弟俩的具体情况向学校作个说明时,刘刚怕伤害兄弟俩的自尊心,便对学校说他们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甘孜藏族自治州,2014年,藏区乏电地区电网建设拉开序幕。刘刚主动请缨,想为那里的父老乡亲早日用上电灯尽心尽力。于是,这个高原之子回到高原,一待就是两年。
那年冬天,山上有五户人家要安装电线,刘刚带着两位同事一大早摸黑出发,开车两个多小时到雪山脚下。车子不能再开,他们背上好几十斤重的工具爬雪山。积雪没过膝盖,四下里白茫茫一大片,根本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悬崖,只得用树枝小心翼翼地边探路边走,好几次差点踩空。不到200米的直线距离,足足走了三个小时。又三小时后,五户人家的线路总算全部安装完毕。电灯亮了,村民们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不停地道着:扎西德勒。
就这样,一条又一条的电力线路,在披星戴月中,跨越高山峡谷,把光明传送到高原上的千家万户。
援藏期间,尽管忙得一塌糊涂,刘刚的心里始终牵挂着甲亦天和甲亦伟。他半年才能回一次家,每次只待一天就必须匆匆赶回。这期间,大儿子甲亦天正好上初中。青春期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父亲又不在家,沉迷游戏的结果是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刘刚十分愧疚和自责。
援藏结束后,刘刚回到眉山,一有空就陪甲亦天打球、散步,顺便聊天。甲亦天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也能理解父亲的不易。他说,是爸爸的爱让他和弟弟有了温暖的家。
眼下,十四年过去,甲亦天已是一名高二学生,甲亦伟在上初二,一家五口其乐融融。刘刚说,这是福报,只要孩子们健康快乐,再苦再累都值得。
十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人到中年的刘刚,论做父亲,比很多人都做得好,这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