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玉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天才。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图腾,还是世界的精神领袖。喜欢他的人勿论老幼,不分国籍,跨越古今。千年以来,魅力不减,历久弥新。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伟人,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窃以为我的老乡苏东坡,至少是可以加进去的另外半个,他的魅力是全方位的、无人可媲美的。他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胸怀百姓的政治实干家,还是诗词文赋作家、画家书法家、酿酒实验者、水利工程师……他是人间的一颗星辰,集大才、大爱、大仁、大智于一身。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12位世界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也是唯一入选的亚洲人。他的诗、词、文、书、画被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世界各地人士争相收藏和研读,他发明的美食,也受到全世界的热烈追捧。 苏东坡的才华,用“横溢”二字难以尽述。他是学霸中的学霸,22岁进士及第时,若非欧阳修怀疑那篇惊世之作《刑赏忠厚之至论》是他的学生曾巩所为,为避嫌而故意给了第二名,苏东坡(那时还不叫苏东坡,叫苏轼)可是货真价实的状元郎。但这个美丽的误会,终究还是掩盖不住他旷世的才情。两年后,仁宗亲自主持制科考试,苏轼被录为最高等三等(一二等为虚设)。宋朝300多年历史,4万多名进士,能通过制科考试的仅41人,而三等只有两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诗、词及散文(包括论、书、记、文、赋、说、跋、策、传、叙等),都占有不可磨灭的一页,特别是他对“词”作出的创新和贡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他认为,后主李煜让词发生了第一次变革,而苏轼则进一步将柔情之词扩展为豪情之词,题材由爱情拓宽到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怀古等多个领域,且他的豪迈词句之中又不乏细腻之笔,不是李清照一句“不协音律”可以准确评价的。所以欧阳修曾感叹地说:“三十年后,无人知道我欧阳修,但无人不知苏子瞻也”。 人间幸有苏东坡,让我们懂得学无止境。眉州幸有苏门三父子,让这座诗书城的千年文脉,淙淙流淌、生生不息。 东坡的爱情之路坎坷崎岖,他一生有过三个妻妾,都是他的至爱。原配王弗,既满腹诗书又美丽而充满智慧,苏轼形容她“敏而静”,经常为苏轼的仕途之事和交朋结友出谋划策,却不幸早逝。11年后,苏轼在密州梦见她,写下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椎心泣血之作,可谓是“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至今被赞为千古悼亡词之首。 继室王闰之,王弗的堂妹,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陪苏轼度过了“乌台诗案”和多次遭贬的流离岁月。把王弗的儿子苏迈视同己出,把一家老小照顾得妥妥帖帖。在灵魂上,他们也许不是最契合的,“乌台诗案”爆发时,王闰之因担心苏轼的诗稿被查抄获罪,曾一把火焚烧殆尽。但苏轼待她真诚有爱,王闰之去世后,苏轼写下肝肠寸断的祭文:“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死后与王闰之合葬于河南的小峨眉山,兑现了他“惟有同穴”的诺言。 从12岁就开始跟着苏轼的王朝云,是西湖边上的一个歌女,但她是苏轼的知音,懂得他“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在贬谪地惠州先他而去,苏轼为她亲撰《墓志铭》,并在墓亭柱上写下痛彻心扉的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三个女人,在苏轼的人生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王弗是爱,王闰之是暖,朝云是他的人间四月天! 才子自古风流多情,但真正爱得深情而执着者有几人?杜甫、李商隐可圈可点,而“有君子之文,不有君子之行者”也不乏其人。元稹曾为亡妻韦丛写下感天动地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但不出半月,就与蜀中女校书薛涛搞起了姐弟恋。杜牧承诺娶一个女子却数年不归,留下“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自嘲。而苏轼的爱,是热烈、纯粹、深沉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人间幸有苏东坡,让人对爱情充满憧憬和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