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安顺 人在蜀源,想着黄山南麓的千年古村落,看夏天葵花盛开,花开如海,恢弘壮观。有人说,蜀源的代名词,就是向日葵,让蜀源更赋盛名的,是那儿的葵花儿美,格外地美,美得风光旖旎,满目辉煌。在那儿,我在葵花地里,看着无边的葵花,内心在想,自己就是朵葵花,那葵花如海,人潮如海,就是喜悦的梦境,天地的浩歌。我突然想起梵高,想起他超越时空的绘画意识,那向日葵在灿烂阳光下,犹如熊熊火焰,画意震颤心灵,画境炽热如火,那华丽激越的非凡想象力,让生命的缱绻时光,充满乡野燃烧的风情,岁月泰然的宁静。 我在葵花丛中,看一朵朵花盘周围,有许多纵横交错的黑线,把大圆盘分成许多小格子,那格子里藏着一粒粒瓜子,娇小如可爱的娃娃,安享睡眠。在花盘的周围,是一圈金黄色花瓣,仿佛太阳的光芒,放射开来,十分耀眼。听人说,向日葵,叫向阳花,太阳花,望日莲,名字很美,听了让人忘情,欲罢不能。还听人说,它全身是宝,一身是药,花盘、茎叶、茎髓、根、花等均可入药,种子油用途广泛,可食用,可作软膏药用,茎髓利尿消炎,叶与花瓣可作苦味健胃剂,花托有降血压功效。它花朵向阳,花形花色,光芒四射,我想那太阳是图腾,它也是图腾,心气不避世俗,精神脱俗超逸,头颅舒展,引胫仰望,永不言败,像战士,似信徒,若勇士,满怀希望,执着忠诚,充满期待,矢志不渝。 向日葵,最早记载于明朝人王象晋著的《群芳谱》里,该书未提到“向日葵”名,而是叫“丈菊”。那“向日”之名,见于后来文震亨编的《长物志》中,说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那葵花,在古诗里早有表达,南宋诗人刘克庄写得让人心动:“生长古墙阴,园荒草树深。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写出了葵花向阳禀赋,灿然盛开的心志。两汉时佚名诗人在《长歌行》中写道:“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那葵,承迎阳光恩泽,天地光辉,生长得如醉如痴,蓬勃旺盛。唐人戴叔伦在《叹葵花》中写道:“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自不同凡卉,看时几日回”;唐人唐彦谦在《秋葵》中写道:“倾阳一点丹心在,承得中天雨露多”;宋人梅尧臣在《葵花》里写道:“此心生不背朝阳,肯信众草能翳之”;宋人司马光也写道:“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这些写葵花之笔,写得都是葵花的向阳之心,向阳之态。杜甫也有诗云:“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那写得向阳之心,极尽深意,是物性固存,心倾太阳,也就是不改向阳心。明人蒋忠写《墨葵》道:“密叶护繁英,花开夏已深。莫言颜色异,还是向阳心。”那墨画里的葵花,虽然颜色不同,可是向阳之心不变,说得趣味盎然,发人深省。 听人说,向日葵是夏日花中之王,圆圆的花盘,宛如国王头上的皇冠,整整齐齐的黄绿色花蕊,仿佛无数阅兵的战士,匀称布阵,虔诚地站立,心许天愿,不慕奢华,激情盛开。我欣赏一位文友说,你若向阳,心不忧伤,何惧忧伤,那心在向阳处,心如花木,向阳而生,是万物生辉的恩泽,天地喜气的熏染,万象风情的燃烧。他还说,那文学之梦,就是向阳之心,真正爱文学之人,他们的文学梦,或者说向阳之心,都像精心编织的心灵图腾,亲情与乡愁的爱恋火焰,灵动厚重的乡音回味。比如说,萧红有她的呼兰河,莫言有他的高密东北乡,苏童有他的枫杨树村,毕飞宇有他的王家庄,那故乡内涵的招摇,是文学梦,也是向阳之心。 我听了很感动,我想,是呀,葵花向阳,那向日葵花,适合送给父亲,它的花语是沉默的爱,就像父亲沉默的付出,没有怨言,心甘情愿。也适合送给老师,那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诲人不倦,情深谊长。还适合送给挚友,他在你人生路上,给你快乐幸福,关爱温暖,让你有了力量,感觉生活无限美好。那向日葵,给迷茫中的人,也很不错,鼓励他不要气馁,有向上的心态,乐观自信。更适合送给暗恋人,那送花的意蕴,关键在于成全,就像它的盛开气象,绽放出来后,就是全新的盛宴,辉煌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