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文豪侧影 美食家、实干家苏东坡

一代文豪苏东坡,以诗词歌赋扬名天下。在诗歌领域,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豪放词界,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领域,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书法界,位居“宋代四家”之首。

事实上,苏东坡的人生相当精彩,在一代文豪的耀眼光芒下,他有趣的灵魂惊艳古今,还是实至名归的美食家、旅行家和实干家。

寓惠期间,东坡为惠州荔枝代言,发明“羊蝎子”美食,自酿罗浮春酒;开展一场深度游,为惠州罗浮山、汤泉、西湖等景区赋诗撰记,其“自建房”被重修成为世人景仰的文旅地标;为惠州人民办实事,助修“两桥一堤”、推广水碓和秧马、纠正米贱伤农、施药治疫。

美食家—— 寓惠三载,用美食疗愈人生苦旅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900多年前,北宋文豪苏东坡在惠州写下名句,让惠州乃至岭南地区的荔枝闻名于世。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除了让他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荔枝,东坡的名字还与众多美食密不可分。在东坡的存世作品中,涉及食材、食品、食事之作多达1200多篇,各地以“东坡”命名的菜肴有60多道。

既是贬谪受难之地、也是平生功业之所的惠州,是东坡美食地图的重要版块。在短短两年又七个月的岁月里,东坡“饱食惠州饭,细和渊明诗”,用美食疗愈人生苦旅。

翻阅东坡寓惠作品集,关于吃的文章、诗词俯拾皆是,一个生动立体的“吃货”形象深入人心——深夜烤芋头充饥,美味的东江河鲜让他屡屡破戒,发明羊蝎子新吃法引起“众狗不悦”……

寓惠期间,由于薪俸微薄,生活拮据,东坡苦中作乐,烹饪美食虽然用料简单,工序也不繁琐,但“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苏轼在写给老朋友陈季常的信里称赞惠州“风土食物不恶”,又在《和陶归园田居六首》表达“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的期盼,在《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发出“我生涉世本为口,南来万里真良图”的感叹。

东坡一生爱吃肉,且无肉不欢,但苦于没钱买肉,再加上不敢与当地权贵争抢羊肉,只能叮嘱屠夫留下低价又没人要的羊蝎子(羊脊骨)。

羊蝎子虽然便宜,不好烹煮,却难不倒美食达人东坡。东坡首先将羊脊彻底煮透,再弄点烈酒浇在骨头上,撒上盐后用火烤到羊肉焦香。经过一番精心烹制后,东坡发现羊蝎子比普通羊肉还要美味。

在《与子由弟十五首之七》中,东坡写道:“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东坡也戏称这种吃法将羊骨头剔得太干净,引起家中“众狗不悦”。

在庞大的东坡文化体系中,酒文化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东坡一生爱酒,不但喝酒,还喜欢自己酿酒。寓惠期间,东坡酿造和品鉴的美酒达八种之多,如桂酒、罗浮春、万家春和林婆酒等。其中罗浮春酒香飘千年,2015年入选惠州市级非遗。

实干家——

修桥筑堤推广农具,设计最早的“自来水”工程

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身份谪居惠州期间,东坡虽无实权,仍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和实干精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惠州经济、文化、旅游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并激励一代又一代惠州人砥砺前行,从此“天下不敢小惠州”。

为解决惠州城居民涉水出行不便的问题,东坡发起筹建“两桥一堤”。为筹集资金,东坡以身作则,带头捐赠皇帝赏赐的犀带,还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

作为一名水利专家,东坡还为广州设计了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工程,让广州人民在900多年前就喝上了“自来水”。

除了水利工程,东坡还在城建、农业、治病等方面改善革新,助推惠州地方建设,为百姓做了大量好事、实事。

见农民插秧辛苦,东坡仿制推广秧马;见惠州驻军无固定营房,杂居市内,建议建营房三间;目睹惠州缺医少药,便常蓄善药,施救贫病;发现江边郊野,到处都有无人掩埋的骸骨,便和詹范商量,筹钱雇人埋葬,建造丛冢;建议推广水碓水磨,纠正米贱伤农,新居凿井方便四邻,举荐贤良,救民赈灾……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端 综合人民网、《南方日报》、消费日报网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