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李昌丽 讲好“窗口战士”与“微笑服务”的法者故事
工作岗位上的李昌丽。

□曹澜曦 熊莉 文/图

2018年9月,李昌丽来到东坡区人民法院思蒙法庭,成为了一名法官助理。2019年10月,因岗位需要,她被调入立案庭民事辅导窗口,负责对当事人起诉审查辅导工作。

“这个案子可能还需要您准备其他材料”“是的,材料齐了,可以立案”……李昌丽不厌其烦地为当事人解释分析;“喂,您好!这里是东坡法院……”接不完的电话成为了她工作常态,李昌丽在这样饱和的工作状态中,用微笑诠释着为民服务的宗旨。

上任“新兵”

力寻岗位新方法

刚到窗口,由于没有排号机,很多时候都是一群当事人围在诉讼辅导窗口,争先恐后把材料往李昌丽面前递,才上岗的“新兵”在外界压力与自身专业能力不够的双重压力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上岗不久,一当事人因债务纠纷来到立案窗口对被告欠款行为进行起诉,但在提供的材料里却只有被告人姓名和少量的其他信息,李昌丽对当事人释明,并告知他目前还不符合立案条件,当事人情绪激动,并不予理解,指着李昌丽,不断拍着桌子怒吼。

李昌丽面对这一突发情况,着实不知该如何解决,她来到吴庭长办公室请教。“面对当事人,我们要换位思考、用同理心和专业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对待不同的当事人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李昌丽意识到可能是自己方法的问题,她开始换位思考,真正从当事人角度出发,为其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

窗口“守关人”

强化责任担当

辅导立案窗口是法院审判流程的“第一道关口”,工作内容繁琐且多样,为“守好关”,必须清楚了解案件诉讼过程中涵盖的专业性知识,李昌丽深知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

经常到下班时间,李昌丽还在“磨蹭”,她利用下班时间大量攻克法律书籍,把在培训中的课件拿出来反复温习,只因她想高效地完成对当事人的辅导立案工作,减少当事人诉累。

“时常看到她在空闲时间抱一本书,我刚来时她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让我多看书,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她真的是一个很负责、认真的‘小老师’。”同事说到。

“上班是实践运用,下班是理论学习。”李昌丽认为辅导立案最好理论方法在书本,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运用完善,于是李昌丽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将自己逐渐“打磨”了出来。

“在这份岗位上工作,代表着法院的形象,与当事人直接接触,我理应做好当事人的辅导工作,服务于民是我的职责与使命担当。”李昌丽说。

上岗“摆渡人”

时刻不忘为民解忧

有一种在渡口码头用船为大家提供交通服务的人被称为“摆渡人”,可对于一些当事人来说,李昌丽便是自己的“摆渡人”。为当事人提供诉讼辅导,负责案件分流,最终成为促成双方矛盾快速化解的“引路人”。

一听力残疾的当事人来到东坡法院对合同纠纷案件进行诉讼咨询,由于沟通不便,李昌丽便用“纸笔”搭起了她与当事人之间的沟通桥梁,耐心引导、整理诉讼材料、带她找法官、印资料……也许是在这些细节上的关怀,在离开时,当事人写下这样一段话:“谢谢东坡法院的你们让我对世界多了一份细微的色彩。”

年过8旬的老人,因赡养问题到东坡法院立案,因大爷不会写字,诉讼材料也十分不规范,为了不让大爷多跑路,李昌丽当即为其整理诉状内容,复印了相关证据材料,及时进行案件受理,老大爷深受感动,句句不离感谢,李昌丽看着大爷的眼神,她知道这就是她工作的意义。

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案件数量激增,李昌丽经常忙到声音嘶哑,但在这个岗位上,她从来不曾忘记自己是一名法院工作者,即使每天都需要接待大量当事人,她也依然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给当事人,工作3年多,李昌丽已练就了一套“独门绝招”。自她调入窗口工作以来,共辅导当事人完成诉讼案件14000余件。

“当事人很多时候都是迫不得已才会寻求司法途径,作为窗口人员的我们应该做到热心、耐心、细心,三方面相互贯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群众服好务,办实事。”李昌丽说到。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进。”在未来的日子里,李昌丽依然会全力以赴,写好自己的“岗位故事”,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续写“微笑服务人生”。在东坡法院,像李昌丽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她们用自己的力量诠释好每一个角色,为传递司法为民的“火炬”默默发力。

上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