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优 我叫吕优,是洪雅县自然资源局一名普通干部,现担任洪雅县中山镇王沟村第一书记。在接到组织任命的那一刻,我的心里除了激动更多的是忐忑。王沟村距县城2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9公里,平均海拔750米。建制调整后共有14个村民小组,1055户3414人。其中,党员174名,党支部15个,覆盖所有村民小组。脱贫户49户,边缘户1户。村民以茶叶和林竹收入为主,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境内有“佛祖崖”人文景观、长沱沟天然避暑地、深沟男女姻缘石、“药王谷”康养休闲等旅游资源。 从一名普通的财务干部转变为基层第一书记,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变化,使我感受到肩上压力和责任。三个问题浮现在脑海中,乡村振兴我该做什么?乡村振兴我能做什么?乡村振兴我要怎么做? 拿稳脱贫攻坚“接力棒” 我驻村做的第一件事,是对全村脱贫户和监测户逐一上门走访,了解情况。由于农活较多,村民归家时间不固定,我就按照群众的作息时间,采用灵活的工作方法,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晚上逐户登门拜访,在5天时间里完成了调查,全面掌握了脱贫户和监测户的情况和诉求。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了《2022年王沟村脱贫户动态监测表》《2022年王沟村边缘户动态监测表》,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按照风险大小、轻重缓急把脱贫户划分为“重点帮扶户、弱项风险户、政策遗漏户和特色关照户”四类对象,针对每类对象逐户制定帮扶措施,联系国家统计局眉山调查队和洪雅县自然资源局49名党员干部,对脱贫户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至今帮扶干部已完成全面走访3次,并且向帮扶单位洪雅县自然资源局争取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资金3.5万元,为韩旭文一家解决了住房搬迁问题,全力拿稳了脱贫攻坚同志传递给我的“接力棒”。 做好基层党建“传送带” 村级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到村后,首先我和村“两委”班子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学习,每月开展党员活动,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养,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后续,我们又参观了洪雅县先进示范村中山镇邹岗村、丹棱县杨场镇万年村,学习其优秀的村风村貌、交流其创新的乡村振兴观念,吸取其扎实的乡村基层治理方法,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引导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建功立业。其中去年帮扶单位洪雅县自然资源局和眉山市调查大队提供1万多元物资在村开展九九重阳节村民互动活动,今年我们又联系县老干局开展“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对村民大力传递乡村振兴观念,宣传乡村振兴政策,筑牢乡村振兴基础,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今后,我们将继续寻找各种方式争取各种资源发挥好乡村振兴中“传送带”的关键作用。 打造产业发展“永动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立足农业资源的多样性,整合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王沟村地处高山地带,是中山镇最偏远的山区村落,几乎家家种植茶叶和林竹,但村内缺乏茶叶加工厂,村民采摘茶叶后,直接卖给茶商,或自行销往雅安,利润很低。村内还有眉山市文物保护地“佛祖崖”,中草药种植地“药王谷”。镇上和村上一直在想办法让这些资源“活起来”,经过镇村的努力,去年我们向县移民局争取45万元资金对王沟村曹佛路1.2公里进行加宽降坡,改善了茶业运输和学生上学难题。今年我们又争取到了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00万元,其中投入50万元扶持了本村兄弟茶业专业合作社,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保障村民收入。此外,引入洪雅盛邦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资源“药王谷”,大力发展村内产业。在稳定农户收入同时完善乡村治理,形成良性循环圈,打造出属于王沟村自己的“永动机”。 我深知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效果也不能立竿见影,它是一个长期发展、良性循环的过程。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的同时,增强其战斗力,增进收入,提升王沟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