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颖 吴敏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良驹 文/图 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收割机来回驰骋。大片金黄色稻穗在收割机的运作下变成一排排整齐的稻茬,颗粒饱满的稻穗被装进口袋…… 今年,连续的晴好天气使水稻成熟期比往年提前了一周左右。从8月初开始,青神县的水稻便陆续进入收割期。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绷紧弦、加油干,确保稻谷归仓,青衣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曲丰收的“乐章”。 8月17日上午,青神县青竹街道程家嘴村,业主干平华笑眯眯地看着收割机抢收水稻。不到一会儿,稻谷装满了几十个口袋,整齐地摆放在田边。干平华在当地流转了220亩土地,通过“水稻+川芎”的种植模式,让土地实现最大产能。他粗略算了算,今年预计可收获水稻12万公斤。 在程家嘴村,大多数村民的土地都流转给了业主。每到丰收季节,村民便到田间务工。“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平时就近务工,可以获得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加分红等;业主流转大量土地,开展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这是双赢。”村民宋巧荣一边装稻谷一边说。 在当地,为抢抓农时,确保水稻颗粒归仓,业主们纷纷采取机械化收割。 “机械化收割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节约了成本。机收每亩成本只需100元左右,一台机器半天就能收20多亩。”干平华说。 据悉,近年来,青神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各项粮食补贴政策,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良种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科技增粮措施,优化品种结构,推广良种良法,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