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第二届川渝住博会闭幕
共发布重庆区县和四川市州项目523个、投资总规模约6290亿元

日前,2022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简称“第二届川渝住博会”)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闭幕。展会以“川渝合作,共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主题,为期三天的展会吸引了来自成都、自贡、万州、涪陵等川渝两地42个市(州)、区(县)以及200余家住建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参与。

此次川渝住博会展览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共设置6个展区,展示了川渝两地在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提升、城市更新实践成果、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大数据智能化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与美丽村居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和建设成就。

同时,本届川渝住博会还举办了多个主题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以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就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城市更新、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TOD模式下的川渝城市空间形态重塑、川渝古镇古村落保护发展创新等热点问题共同“论道”,展开了深入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川渝住博会发布了川渝住建领域机会清单,共发布重庆区县和四川市州项目523个、投资总规模约6290亿元。

此外,川渝住博会还举行了重庆市城市更新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川渝住建金融领域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川渝住建领域数据共享应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未来,川渝两地将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数据协同应用、行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大数据智能化交流平台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两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

川渝住建领域机会清单发布

2022川渝住博会期间,川渝两地联合发布了第二批住建领域机会清单,合计发布项目523个,涉及多个重庆区县及四川市州的城市更新提升、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管网设施等领域,投资总规模约6290亿元。

其中,城市更新提升方面,涵盖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服务升级、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共计317个项目,投资规模3317亿元。具体包括大田湾体育场周边旧城区改建项目、花卉园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滨江延伸工程-巴滨绿岸段、成都市武侯区皮革加工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等。

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涵盖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站城一体化开发等方面,共计6个项目,投资规模1337亿元。具体包括重庆中心城区至永川线、璧山至大足线、7号线一期等。

城市道路建设方面,涵盖城市快速路、穿山隧道、跨江大桥、骨架路网等方面共计26个项目,投资规模1055亿元。具体包括鹿角隧道、宝山大桥、彭水高铁片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等。

管网设施建设方面,涵盖综合管廊建设、水系治理、污水厂扩建等方面共计170个项目,投资规模507亿元。具体包括南岸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二期、四川阿坝州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信息化平台等。

乡村振兴方面,涵盖乡村振兴示范、美丽宜居示范乡镇、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方面共计4个项目,投资规模73亿元。项目具体包括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等。

川渝将共建巴蜀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在川渝古镇古村落保护发展创新论坛上,川渝两地住建部门表示将进一步探讨古镇古村落数字化保护,共建巴蜀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共有443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四川333个,重庆110个;共有54个镇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行列,其中四川31个,重庆23个。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资源?重庆方面表示,川渝两地住建部门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古镇古村落数字化保护,共建巴蜀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联合川渝两地的高校及相关科研设计单位,共建古镇古村落保护利用的专家队伍;挖掘和培养传统建筑工匠,共建巴蜀传统工匠名录;发掘整理川渝古镇古村落建筑文化,共同编写巴蜀传统建筑文化系列书籍,不断推动两地古镇古村落发展保护走深走实。

四川省方面表示,今后在川渝古镇古村落保护利用之中,要依托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等媒介,大力开展宣传推广,积极搭建“互联网+古镇+古村落”,加快建设省级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充分开展宣传报道,打造并推出一批乡村文化振兴名镇名村,擦亮传统民居的名片。

川渝两地古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李先逵建议,古镇古村落保护中还要注重活态保护理念创新,不过度增加新的实用功能,保持外部环境空间形象风貌特色不变,内部空间装饰地域风格协调适度改造。

在利用方面,中国中冶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石小波建议,实践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因地制宜开展对古镇古村落的传承保护、谋划运营,推进以古镇古村为阵地的周边农文旅康融合发展,创新“投融建运”一体化商业模式。

院士专家纵论“双碳”背景下的城市有机更新——

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将成城市更新利器

当城市更新与“双碳”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城市更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上,来自全国住建领域的院士、设计大师、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和企业代表,围绕加快川渝地区城市更新、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展开思想碰撞。

专家们一致认为,在“双碳”背景下,整个建筑业都加快了绿色发展的步伐,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将成为实现城市绿色更新的有力武器。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正成为城市更新中越来越重要的载体。”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纯表示,未来的城市更新将与数字化技术接合,构建未来社区的元宇宙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应关注元宇宙对城市空间的塑造。

中国煤科重庆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薛巍认为,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城市,需要数字技术为城市建设赋能;需要搭建基于CIM(即城市信息模型)技术的城市更新项目平台,让参建各方在数字平台中共建共享项目和任务,实现提高管理效率和建设质量的效果。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西区董事长胡裕华提醒,随着人们对城市更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更新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更加关注片区的宜居性和绿色、低碳诉求。重庆的城市更新应更加注重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赋能问题,并在设计社区空间的时候为未来发展留出余地。

支招城市可持续发展——

老旧小区更新要更加注重提升居住质量

“双碳”背景下,如何通过城市更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城市更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上,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原理事长宋春华表示,城市的短板和碳足迹最密集地是在存量空间和老旧小区。“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行动应重点关注“三区一村一老”更新,即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和老旧建筑改造。

他认为,老旧小区更新方面,要通过实施成片改造、解决交通问题、建设适老化设施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提升居住质量。

老旧街区更新方面,要摒弃大拆大建的模式,做好历史街区和建筑遗存的传承活化工作,比如保护好街区的格局、空间序列、风格、色彩等等。

工业厂区活化利用方面,要对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发挥产权人的主体作用,依托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工业旅游项目,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园区)、创新创业基地等,培育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创意等业态。

城中村改造方面,要针对城中村现状复杂的问题,全面调查、评估,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利用。

老旧建筑保护、改造、利用方面,要通过维护加固老建筑、改造利用旧厂房、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恢复老城区的功能活力。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