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永丰村里稻花香
永丰村的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 侯建明 摄

(上接01版)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近年来,永丰村通过土地流转把耕地集中起来,把种粮大户动员起来,调动他们推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2021年,全村亩均稻谷产量达到680公斤,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说永丰村是个好名字,寓意永远丰收。”李雪平表示,永丰村将抓紧抓牢粮食生产,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和种粮水平,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端牢中国饭碗作出贡献。

“向美而行”。走进村子,一片生机勃勃的荷塘,便是近年来永丰村人居环境发生变化的点睛之笔,蕴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匠心与巧思。

“这片荷塘旁,有一个通过‘厌氧+人工湿地’方式打造的污水处理池,主要收集周边25户70余人的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流入荷塘,既美化了村民生活环境,又通过莲藕种植增加了集体收入。”驻村第一书记刘超介绍,村里类似的污水处理池还有5个。

村民李国清的家与荷塘仅隔一条村道,说到这些年村里的环境变化,他有些激动:“家里的旱厕改造了,生活污水排放有了着落,我们的生活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据了解,2019年,永丰村被确定为东坡区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根据村民居住的区域集中程度和户数的多少,村里陆续采用3种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有效改善了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目前,全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0%。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永丰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治理生活污水、改造厕所、安装垃圾箱……一个个举措是永丰村“向美而行”的生动注脚。

“小病不出村”。习近平总书记在永丰村考察时强调,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

1998年从卫校毕业回到永丰村工作至今,村医周良伦见证了村里就医环境的可喜变化:“刚参加工作时,医药箱里只有听诊器、温度计、血压测量仪这样的‘老三件’。2019年,村里建成了全新的卫生站,配备了很多常见病诊疗设备,村民看病方便多了。”

除了基础医疗设备的更新升级,农村常见病所需药物的不断丰富、集采药品费用的大幅降低,也让村民享受到了切实的福利。村民刘翠兰是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现在卫生站离我家很近,需要的药品那里基本都有。这几年我用的降压药价格下降了很多,一年下来光是药费支出就能省下500多元,还能享受医保报销,大大减轻了看病负担。”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目前,永丰村卫生站已与眉山大型医院建立了远程协作机制,市、县级医疗机构每月还会派专家至少“坐一次诊”、“巡一次村站”,大大提升了村级医疗服务能力,村民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就医有保障。

记者手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永丰村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不断做强产业、做美环境、做实民生,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踏上新征程,永丰村干部群众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绘就新图景,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转自2022年第15期《求是》)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