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 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蓝天白云下的眉山。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波 摄
塔吊喷淋。
◀田间地头干净整洁,农药包装废弃物不见踪影。
▼罗建(右)正在仔细核对农药废弃瓶。

天朗气清,水在城中流。举头望去,是明媚的“眉山蓝”。

苍山吐翠,人在岸边行。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

绿色、生态,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如何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和关心的事。

6月8日,总书记来川视察,实地了解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总书记强调,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好山好水好生态,眉山地处长江上游、岷江中段,肩负着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要责任。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生态之花”在眉州沃土上绽放出别样精彩。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文/图

A

决心

高位推进

抢抓机遇做好顶层设计

“环境美了,生态好了,出来散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7月25日,在彭山区毛河谢家渡槽下河边,当地居民刘红群这样描述家乡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对于她来说,毛河的清澈度就是幸福的能见度。

刘红群感受到幸福的背后,是我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据了解,彭山区实施河湖长制主要河道9条、湖库30座、主支渠13条,广泛分布在东、西山丘区和岷江、通济堰水系坝区。

一直以来,彭山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治理和社会监督举报工作,颁发了《彭山区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并结合各河湖的特点,制定了污染举报公示牌,将举报受理范围、举报方式、举报奖励、保密规定、责任追究、举报电话等内容广而告之,把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中,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正在形成。

“效果十分显著。自从毛河实行污染举报制度以来,乱扔乱倒垃圾、直排乱排污水的行为越来越少了,电鱼毒鱼的违法行为没有了,发现解决问题越来越及时了,河道的水越来越干净清亮!”去年以来,彭山区根据群众举报,及时跟踪查处企业、畜禽养殖场、餐饮店直排、偷排污水22起,查处违法电鱼、捕鱼事件8起,整治河堤秸秆堆放、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偷排等违规行为26起,将污染源扼杀于萌芽状态。

发生蜕变的不只是一条河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先后出台了《中共眉山市委关于深化“三大工程”实施“五大行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眉山的决定》《眉山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眉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眉山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方案》等文件,坚持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全市绿色发展、美丽眉山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越发清晰。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机遇,积极构建成都都市圈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编制完成《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参与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机制;全面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及低效存量工业用地退出机制改革试点……生态,成了我市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

B

行动

规划先行

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环境保护是一场关乎民生的硬仗,我市决心坚定,行动更加有力。

7月27日,彭山区江山里·悦湖(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现场空气湿润、道路整洁。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地实现了封闭围挡施工、道路硬化、场地洒水等“六个百分百”扬尘治理,确保把扬尘污染控制到最低。

如今,通过实施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项目标准化管理,高标准、低扬尘成为施工现场的常态。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11天,优良率85.2%。

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离不开污染防治攻坚步履不息、勇毅笃行。近年来,随着我市各级党员干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意识逐步增强,一场满怀激情、信心满满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在眉州大地生动上演——

“蓝天保卫战”守护万里蓝天。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推进五大攻坚,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建成空中卫星、天上无人机、地上微观站、移动走航车和线下网格员的“空天地车人”全方位立体监控体系,实现全域覆盖,不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

“碧水保卫站”营造一湾清流。市水利局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以流域为单位、以问题为导向、以安全为目标,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开展河湖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及时督促问题整改,全力推动眉山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净土保卫战”溯源治理土壤污染。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减排固碳工作要求,凝聚行业合力,突出重点领域,强化技术支撑,完善监测手段,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控害、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在我市天蓝、水碧、土净的背后,正是全市各级各部门上下齐心、重拳出击,以雷霆万钧之力铁腕守护青山绿水的生动实践。

C

创新

因地制宜

污水变清流浇灌“生态之花”

盛夏时节,正是夏荷绽放之际。在东坡区永丰村村委会旁的荷塘,荷叶翠绿连天、荷花亭亭玉立,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赏花,享受夏日美好时光。

据了解,永丰村村委会周边有居民25户110人,以前家家户户洗菜洗碗的水到处乱倒,夏天蚊虫一多,又脏又臭。“为了解决生活污水直排问题,2019年村里启动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起了生活污水处理池。”永丰村驻村第一书记刘超介绍。

“一池”如何让污水变清流?“我们采用‘厌氧+人工湿地+氧化塘’处理模式。污水汇合进入污水收集池后,由提升泵自动将污水抽入厌氧池,利用厌氧菌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再排入人工湿地池。”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污水经过湿地池内,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填料过滤吸附等共同作用去除水中污染物,最终将净化后的水排入荷塘,浇灌出荷花。

除了生态效益,当地村民们还感受到了污水治理释放出的经济红利。“如今,这片荷塘出租给种植大户用于莲藕种植,每年增加了9000元的集体收益。荷塘美景还扮靓村庄‘颜值’,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刘超说。

永丰村只是我市农村生活污水环境治理的缩影。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全市新建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350余座,污水处理三格池等分散式处理设施20.6万余座,实施10.2万余户农户生活污水纳污接管或综合利用,受益农户累计达46.7万户。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结合全市农村的地形地貌和农村生活污水特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选择治理工艺,坚定地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打造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绘就了美丽乡村新画卷。

D

共享

全民参与

擦亮“生态底色”筑牢绿色屏障

走在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的柑橘林里,空气清新,田间地头不见农药包装废弃物。

7月22日,从吃过早饭到晌午,罗建就没闲过。“最近一段时间,正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阶段,每天都有村民来这里‘退’废弃的农药瓶、农药袋。”他接过村民送来的空农药瓶,快速地扫码、核算金额、登记台账,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罗建是青神县阳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资店的老板。除了农资老板,他还有一个身份——农药瓶和农药袋的“回收店长”。

“青神县域内的岷江,是汇入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好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作为“回收店长”,对这些年青神生态环境变化,他有切身体会。“以前村民们把农药买回去喷洒了,瓶子和袋子随便丢弃,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都自觉前来退还农药包装废弃物。”

陈建华是白果乡甘家沟村村民,种有果树20余亩,也是农资店的老主顾。“以前用完农药后袋子和瓶子要么随手扔了,要么一把火烧了,既不环保又不文明,但不这样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陈建华说,现在有专门回收渠道,乡亲们也慢慢有了攒下旧瓶旧袋的习惯,对环境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回收,进一步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整个生态环境来说是一个良性循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已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2935个、存储站20个,2021年回收123.25吨,处理率达100%,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长江经济带面源污染。“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继续组织开展好畜禽粪污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等专项整治行动,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