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树明 自北宋元符三年(1100)大雅堂建成至今900多年间,除战乱外,丹棱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民风淳朴。由于受“大雅遗音”的熏陶、历史文化的潜移默化,大雅堂及大雅堂文化为丹棱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重建大雅堂”成为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 1992年,丹棱县人民政府决定重建大雅堂,以再现杜甫诗歌之美和黄庭坚书法之意。 2011年,丹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顺应民意,抓住机遇,启动“中国大雅家园”建设工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建设,2014年1月25日,大雅堂正式对外开放。大雅堂的建成,丹棱人几百年来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巍峨典雅的大雅堂,成为丹棱县的一座地标性建筑、一张绚丽耀眼的名片。 由丹棱县城主城区往西经三余桥跨过丹棱河,滨河南路南侧,东边是“南岸首席”,西边是“万景大雅城”。在这高楼大厦之间,占地60亩的大雅堂广场四周绿化带将游人带进清爽境地。广场中心,地面布置“百雅图”,其间喷出二三十米高的壮观喷泉。广场南缘石壁上雕刻着“大雅堂公园”五个隶书大字,这是百岁老人马识途的手迹。仰望南门山,大雅堂掩隐在绿荫丛中。 登上石级,大雅堂北大门“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集杜诗楹联及门匾“风雅在兹”,告诉世人:“这里就是大雅圣地了!” 进入北大门,便是6米宽的石阶大雅梯。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189级石阶,迎面是一通照壁。照壁正中,一个巨大的“雅”字暗含“大雅”之意。先前在大雅堂广场中心地面布置的“百雅图”前细数“雅”字,其实只有99个“雅”字,而第100个“雅”字原来是在这里!照壁背面,青石面上雕刻着徐康撰文、万耀忠书写的《重建大雅堂记》,记述了大雅堂的前世今身及重建的意义。 大雅堂北大门楹联沈伯俊撰、何应辉书“风雅系怀有子美诗章恣肆汪洋播四海;斯文奕世看涪翁笔墨纵横飘逸耀八极。”及欧阳中石题写的“诗书合璧”匾文,恰如其分地提炼了大雅堂的精髓所在,明确表达了大雅堂是唐代杜甫诗歌和宋代黄庭坚书法的完美结合。 进入北大门是广场。广场周围,竖立石刻杜甫诗歌。广场左右两侧布置回廊,廊柱上题写杜甫诗歌或名言警句。正面是大雅堂的主体建筑三层大殿,二楼立面正中,黄庭坚书法真迹仿制《大雅堂》三字竖匾,让人伫立景仰。 正殿殿柱第一副楹联黎光成书,“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是黄庭坚家乡人江西宋代诗人曾几的诗句,高度概括了杜甫和黄庭坚的关系。第二副楹联“缘起少陵诗赋涵容天下事;堂名大雅风骚化育古今人。”沈伯俊撰、王亚伟书。第三副楹联“黄公书杜诗大雅遗音光耀千秋万代;丹邑毓灵气人才辈出世传七李三彭。”为丹棱人方国佐撰、吴明毅书。 进入大雅堂,正中位置在黄庭坚《大雅堂记》书法作品的背景之前,三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将人带进庄严肃穆的氛围。杜甫居中,神色凝重。右侧黄庭坚正欲挥毫落纸奋笔疾书。左侧杨素拱手而立,既表达对诗圣杜甫的崇敬,又体现对黄庭坚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面对铜像,敬慕之心油然而生。两侧竖立四通石碑,各刻黄庭坚书写杜甫诗歌《秦州杂诗》《别李义》《寄贺兰銛》《西郊》的书法真迹。 大殿二楼为“藏雅阁”,收藏历代典籍。正中运用现代声光技术讲述大雅文化历史,强大的多维视频感染着每一位参观者。四周墙壁上木刻32位历代先贤简介,他们是: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屈原、荀子、管子、诸葛亮、陈子昂、孟郊、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李焘、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于谦、顾炎武、林则徐、彭端淑、龚自珍。其间,还有不少历代名人书写杜诗真迹复制品。 大殿之后的配殿是“山谷书屋”,楹联为集黄庭坚诗句“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斩蛟龙。”屋内中堂为黄庭坚座像画,两侧楹联为杜甫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鸣清书。 配殿东侧为“乡贤馆”“规划馆”“非遗馆”;西侧为“大雅堂博物馆”。 出大雅堂南大门,是占地300亩的大雅堂公园。花木葱翠,草地绿茵,休闲步道布置其间。居中的大雅堂中轴线上是南广场,正中一块巨石上刻有王毅书“义薄云天”四字,颂扬杨素倾其家财建设大雅堂的丰功伟绩。广场南端为南大门牌坊,正面楹联“一部杜诗存雅道;九州骚客聚名城。”李夏撰联文及匾文“风徽百代”丹棱人周泽仙书。“风徽百代”寓意重建大雅堂传播大雅风范的深远历史意义。牌坊背面楹联“诗文有地一堂足,大雅无邪千古宜。”为丹棱人刘春海撰、锡仁书并题匾“宏远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