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第一书记钟成
“愿甘泉注满群众心间”

“我想去基层看看,尽我的能力为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在已过不惑之年时,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办主任钟成作出了人生一个重要决定——去法院联系帮扶的眉山天府新区北斗镇甘泉村担任第一书记。

对农村、农业、农民的热爱,是钟成作出这一决定的出发点。去年8月,他怀着轻快而坚定的心态前往甘泉村,扛起了带动当地迈向振兴的责任。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莉 钟烨

“跨市干部”

第一次到甘泉,钟成轻快的心情变得有些沉重。驱车近百公里,一路历经国道、高速路、乡村道路,在穿过资阳地界的几个村后,他到达了甘泉村“两委”阵地——离邻市不足30米。

“甘泉村‘两委’全力支持第一书记做好各项工作!”刚到村里,村党委书记毕华清与“两委”干部的热情,让钟成对工作充满了信心,但很快,现实中的问题就打“懵”了他。

甘泉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无工业、旅游业;村组干部年龄平均50岁;村“两委”办公硬件与功能缺失;党组织建设水平亟待提高……在对全村进行深入走访后,钟成归纳出涉及党建、民生、基建、经济等方面问题30多个,既复杂又具体,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饭一口口吃,问题一个个解决。钟成细心梳理问题,并逐一制定计划,汇总报告到市中院,得到了高度重视。市中院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落实帮扶资金2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产业帮扶;支援一批电脑、打印机和复印机等办公设备,满足村上办公需求;积极向上争取,调解室、会议室纳入党建项目规划……

硬件短板迅速得到补齐,钟成又和村“两委”干部开展综合评选,选聘了3名后备干部到村工作,发展了3名年轻党员;定期召开乡村振兴例会和“第一书记上党课”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常态化……党员干部队伍干事能力得到了长足提升。

“员额外法官”

“这是市上来的钟书记,是法官,水平高得很。”刚到村上,村干部向群众这样介绍钟成,而他本人回应得却很含糊。因为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钟成其实未入员额,已远离审判台多年。

“虽然没入员额,但我好歹通过了司法考试,在法院工作了十多年,有调解经验,法律知识也还在。”在开展常规工作的同时,钟成决定结合自己法律工作者的身份,为村民办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在村委会办公室挂了块牌子,设立法官联系点,公开电话,主动接受当地及周边群众咨询。

“这片地是我的,就不让你走!”“我门口的那根芹菜是你孙女儿摘的,赔我的钱。”70多岁的辜大娘与曾大娘在田坎间剑拔弩张,这是钟成调解的第一起村民纠纷。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背后却是四五十年来的积怨……钟成说法说理劝了两个多小时。

鸡场排水纠纷、三轮车交通事故、问题青少年叛逆等事件接踵而来,10来个月的时间,钟成共调解邻里关系、交通事故、抚养权等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撰写起诉书、代办诉讼手续等协助50多次(件)。

由于用心用情,调解和办事都令人信服,村里的群众竖起了大拇指:“钟书记不愧是市上来的法官!”

联系法官到村小开展普法讲座,宣讲未成年人保护知识;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走访,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重返社会……在日益和谐稳定的村居氛围里,钟成还拟定了下一步设想:把甘泉村打造成全市诉源治理示范村、样板村。

粉丝厂“老板”

近日,北斗供电所的电力工人将甘泉村原本100千伏安的旧变压器更换为崭新的200千伏安变压器,与此同时,两辆来自湖北的重型卡车满载机械设备,驶入了甘泉村“两委”阵地不远处的一处厂房。

“钟老板,你们的粉丝机运来了,安装好就能用!”面对经销商的称呼,钟成不厌其烦地纠正:“我不是老板,这个厂是村上的集体产业。”

甘泉村有一种远近闻名的特产——手工红薯粉丝,原料红薯是当地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面积达4000余亩。去年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落户甘泉村时,村“两委”决定建设粉丝加工厂。

“项目建设存在不少困难,多亏了钟成主动担当。”毕华清说。今年3月,钟成与村干部经过多方调研,决定保持“红薯淀粉制作”“手工成粉”这些卖点:采购价格在资金范围内最好的半自动设备,引进小规模清洁化红薯洗粉技术传授给红薯种植户。正式运行后,每年可产生2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益。

除了发展产业,钟成和市中院也时刻关注着村上的脱贫户。在去年送去400只鸡苗鼓励他们养殖跑山鸡增收后,今年4月又向他们发放了20只良种肉羊,并邀请养羊专家面对面传授“养羊经”。

“村里人”

“我姓钟,是村干部,有事请找我。”这是钟成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感谢你,钟书记,我和孙儿今后的日子总算有保障了!”失去老伴和儿子,和孙子相依为命,在钟成多次奔走下,甘泉村70岁的老人韩述华申报特困户成功,每月都能领到生活补贴。

“感谢你,钟书记,我终于有了合法身份!”村民李光秀从云南嫁到四川30多年,因种种原因成为“黑户”,且因家庭条件和本人身体原因,无法回户籍所在地办理。钟成想尽办法,在两地户籍干警间牵线搭桥,争取特事特办,李光秀足不出户就拿到了新的户口簿与身份证。

开展“微心愿”认领,帮助村小80多名困难学生“六一”圆梦;为困难老人捐助过冬棉衣、棉被和衣柜等物资,为他们购买医疗保险;为实际有需要的群众申报特困救助或临时救助……在将近一年的驻村工作中,钟成奔波在甘泉村和有关部门间,为全村群众办成了许多实事,群众也渐渐把他当成了“村里人”。

在一声声越来越亲热的“钟书记”里,钟成逐渐感觉到,这个称号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更代表了党在农村最基层的形象,他既感到肩上沉甸甸的压力,内心也充满了光荣和自豪。

“甘泉村没高山、没湖泊、没文物古迹,哪有啥子风景?”有人这样说,但钟成认为,人生处处是风景,他参与到村子建设中,见证了村子的变化,甘泉村对他来说就是最美的风景。他说,愿甘泉注满群众心间。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