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文君 实习生 刘秋妤 文/图 减税降费是助企纾难解困、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一个公平、直接、有效的举措。 “截至目前,我们公司累计获得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2250万元,获得省级及市级等各类奖补660万元,享受的增量留抵退税金额达4297万元。”近日,在位于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眉山博雅新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激地说,这些奖补资金和退税减税政策,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助力。 博雅新材只是眉山市享受减税降费红利的广大企业中的一个代表。 前不久,一笔2.5亿元的留抵退税款成功退到了眉山高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的账户上。为感谢税务部门优质高效的服务,该产业园为市税务局送上了一面印有“税惠政策暖人心,高效服务促发展”的锦旗。 “这笔留抵退税款为我们节约了近3000万元的财务成本,‘真金白银’的支持真是太给力了!”谈到这笔政策红利,该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出台后,产业园便在眉山高新区和税务部门的协助下立即进行了申报。“按我们当时的测算,这笔留抵退税款预计7月才能到账,结果比预期提前了一个多月。”该负责人称,目前,产业园二期可降解塑料、锂电池正极材料相继投产,乙炔-BDO产业链项目正处在施工的关键阶段,资金需求量较大,疫情也使项目建设进度受到了一定影响,“这笔留抵退税款的顺利到账,极大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这笔550万元的退税款对我们生产型企业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6月22日,位于甘眉工业园区的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钛酸锂动力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正在顺利进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刚投产不到3年便受到疫情影响,一度面临无法大批量采买原材料、设备检修资金不足等困难,“这些税惠‘红包’的到来,无疑给我们吃下了一颗企业发展的‘定心丸’。” 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位于仁寿县的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寿分公司负责人。 “近3年来,受疫情影响,国家出台了诸多支持政策,如税费降免、社保单位部分阶段性减免等,让公司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助企纾困政策的‘阳光雨露’和‘真金白银’。”该负责人感慨道,除了享受退税减税政策,该公司还在市、县人社局的指导下,顺利开展了以企业文化、安全生产、职业技能为主的通用素质培训,以及员工不脱产、岗位操作技能为主的以工代训,获得各项奖补资金约156万元,其中,人社部门素质培训、社保补贴、失业保险普惠稳岗补贴合计约86万元,经信部门疫情防控、稳岗补贴、纳税大户等合计约70万元。 除了退税减税政策,眉山还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上市倍增计划推动制造强市的意见》《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制造强市相关工作的通知》等金融政策,着力提升金融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同时,扎实引导银行机构通过降低利率、减免账户服务费、支付手续费等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3600万元;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帮助企业降低转贷成本,一季度累计为360户普惠小微企业5.64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鼓励和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降低担保费率,目前,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平均担保费率已降至0.82%;通过创新金融服务企业机制,深化一产一单金融服务,多方位拓展资金来源,用好用活财金互动政策,精准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我们联动11个产业部门,推出《眉山市融资需求机会清单(第一批)》,涵盖一二三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行业,共213个企业项目,需求达451亿元,现已向市内外金融机构发布。”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今年1-4月,眉山共为387家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促成融资37.0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244家;全市6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累计提供贷款担保7.55亿元,全市7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3.27亿元,贷款余额15.3亿元,其中90%以上服务于民营企业。 与此同时,近年来,眉山全面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留抵退税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减税降费政策,不断深化金融让利,多措并举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渠道加大信贷投放,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主体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