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苏轼与“圣散子”

苏轼对中医颇有研究,年少时就读过不少中医书籍,入仕后又遍访名医收集秘方和偏方。有一年,苏轼在老家眉山名医巢谷处得到一祖传秘方“圣散子”。苏轼在《圣散子叙》中盛赞说:“真济世之具,家之宝也。”

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一年,当地暴发瘟疫,迅速蔓延,民众挣扎在死亡线上。苏轼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尽管身处逆境,但是他想到的是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毫不犹豫地献出“圣散子”,百姓用了后,大多数转危为安。弟弟苏辙因受苏轼牵连,被贬谪到筠州做一名监盐酒税的小吏,那里也遭遇了一场大疫,苏轼得知后,将“圣散子”交给苏辙,救民于倒悬。后来,蕲水名医庞安时到黄州拜访苏轼,结成好友,苏轼为救更多的人,将“圣散子”传给了他,庞安时在《伤寒总病论》中收录此方,苏轼专门作叙记之。

苏轼到任杭州太守那年,又遇大旱,颗粒无收,饥民哀嚎,流离失所。饥民因食用死家畜肉,造成疫疾大流行。苏轼一边上报朝廷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一边拿出“圣散子”,配成药剂发给患者,并派官员带着医生到各街巷为患病者医治,救活了很多人。苏轼在《圣散子后叙》说:“圣散子主疾,功效非一。去年春,杭之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苏轼深知杭州是水陆都会,易发生疾疫,他将朝廷拨付的官衙修缮费节约出的2000缗钱拿出来,自己又慷慨解囊,在杭州城中心建起一处病坊,即“安乐坊”。据记载,安乐坊在三年时间里就医好了上千个患者。苏轼还未雨绸缪,广蓄粮米、药品,以备急用。后来朝廷将安乐坊收归朝廷管理,更名为“安济坊”,并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苦人治病。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