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了解农业,你最想知道什么?是种了什么,收成怎样,收益如何,还是下一步准备种什么?
如果想了解农民,你最想知道什么?是什么人在种地,种了多少地,种植效益如何,还是如何发展致富?
如果想了解乡村振兴,你最想知道什么?农业怎样了,农民怎样了,产业怎样了,还是三产融合走到了哪一步?
……
而这些,全部都会在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中呈现出来。农产品成本调查是政府价格管理中一项非常基础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最早、持续性最好的调查统计工作之一。
从1997年眉山设立地区开始,生活在眉州大地主产区域,常年和各种农产品打交道的“农本调查人”便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他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听他们讲述这些年在眉州大地上发生的农本调查故事。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文君 文/图
眉山农调脉络
常年调查户53户 每年记录数据上万条
1997年,眉山设立地区,也同时开启了农产品成本调查之路。
“这些年来,我市主要承担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大豆等粮油作物,露地茄子、设施菜椒、设施茄子等蔬菜品种,绿茶、柑橘等特色经济作物,家鱼、生猪、规模奶牛等肉食养殖共计10余个种类的调查任务。”据市发改委相关人员介绍,“全市共有常年调查户53户,每年都会上报上万条调查数据到省上,形成调查分析报告20余篇。”农产品成本调查涵盖了种养殖全过程,调查数据包括产销、营收、效益、成本等各个方面,尤其对化肥、农药、农膜、种子、人工、机械、租金等主要成本都会有一个详细的调查分析。
除了农产品调查外,成本调查还会对农村以及农业涉及的自来水、天然气、水泥、污水处理、农资、生猪养殖等进行专题调查。
一直以来,调查户们都会如实记录下当年的栽种品种产量变化、效益增减、成本变化、种养意愿等内容,为国家了解掌握农业和农村基本情况,制定农产品最低收购保护价、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资生产和流通促进政策提供参考,“调查户们也能在基础数据记录过程中,对成本控制、降本增收等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未来,农本调查工作将更加突出乡村振兴特色,反映和体现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市场化导向,探索建立标杆成本,引领农业农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农调“守灯人”
真实记录每一笔 用坚守践行初心
“认真做好农本调查,是本人应尽之职责。”在洪雅县柳江镇兴胜村,有一位76岁农本调查户,在他的每本农本调查记录本封面上,都工工整整地写着这样一句话,对他来说,这句话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也是一种信念,他就是农本调查的“守灯人”——沈树模。
从1998年成为农本调查户,至今已默默坚守了24年。
“作为农本调查员,记录的数据除了要涉及每一季种植的品种是什么,还要把每个环节的种子、用工、用料、收入等情况记录在案。”除了认真负责地记录,沈树模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定期对水稻、油菜、玉米等进行仔细检查,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完成上报。
为了让农本调查工作薪火相传,在他的鼓励和引导下,他的儿子和侄子也相继成为农本调查“守灯人”中的一员。
同样作为农本调查户坚守了24年的,还有洪雅县中保镇公义村村民彭绍成。这些年来,他认真负责地真实记录着每一笔农产品种植的支出和收入,而且至今都妥善保存着各项调查的原始记录。他说,“每每想到,我们真实记录的每一笔数据都将为国家农业生产的决策提供依据,就会感到无比荣幸。”
随着记录工作渐渐得心应手,这些农本调查“守灯人”还用起了数据分析。“经常会有乡邻来找我交流种植心得,我会用数据来说话,给他们建议‘哪样物料可以少买点’‘怎么种植产量会高一点’‘什么时候的销售价会好一点’等。”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们也慢慢从一点一滴中实现了降本增收。
农调“引路人”
数据指引新发展 标准带领共致富
“我一直有一个‘标准化种植’的梦想,而农本调查的数据记录工作恰好为我的梦想提供了坚实支撑。”2015年,东坡区三苏源家庭农场总经理郑继辉返乡创业,流转土地开展晚熟柑橘规模化种植,他也是从那个时候成为农本调查户。
从最初的“感觉没有什么作用”到如今“觉得帮助特别大”,郑继辉在发展柑橘种植的过程中,将成本调查工作完美地融入标准化管理中。
“现在,我们流转了1000亩土地种植晚熟柑橘,除了收集规定区域面积的柑橘成本外,我们还对其他种植区域也开展了细致的成本调查。”为此,他安排了专人来负责这项工作,“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前做好下一年度的开支预算,可以进一步优化投入,控制成本,可以指导销售,还可以在食品安全上实现农产品溯源。”
正是在数据的指引下,郑继辉的家庭农场积累了大量减少化肥农药应用、提高品质等方面的宝贵经验,2018年,他的家庭农场取得了3个柑橘品种的绿色食品认证,被评定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22年2月,该农场又通过了我市首个CAQS-GAP(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认证。
“为了实现晚熟柑橘提质增效,我们农场引进安装了集手机远程智控、气象数据收集、土壤肥力监测于一体的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设施应用精准施肥,实现果园节水、节肥、省药、省力、高产、高效生产。”郑继辉称,未来将带领更多果农按照标准化技术和流程进行农场管理,种植出更多品质稳定、安全可靠的产品。
有着相同梦想的,还有仁寿县富加镇大山村的党支部书记杨奕,虽然她带领的仁品富稼农业合作联社刚成为标杆化成本调查户不久,但对未来的规划却十分清晰。
“既然是作为‘标杆’来做成本调查,就要在种植过程中,将‘加’和‘减’做到极致。”为此,该合作社在收集数据的指引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与周边果农共享种植技术,集中带量采购物资,集中进行营销等,每年帮助种植户降低物耗成本200万元以上,增收1200万元以上。杨奕说,“成本调查真实反映了产销全过程,未来,合作社将进一步推进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网络化、市场化,实现增收致富、乡村振兴。”
农调工作员
田间地头入户走访 及时掌握一手资料
“一开始接触农本调查时,觉得这个工作很简单,无非就是对收集起来的数据进行统计。”2019年4月,当仁寿县发改局成本调查股股长张瑞杰第一次正式开展存售粮调查时才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隐藏着很多细节,“每天要学习各种系统操作,要收集整理各种数据,差点把我整崩溃了。”
然而,这些陌生、忐忑和崩溃却随着农本调查工作的深入变成了熟悉、坚定和喜爱。
每年春耕、秋收、病虫害发生期等关键时节,洪雅县中保、花溪、将军等乡镇农调户的田间地头总会出现该县农本股负责人周云华的身影。
“从事农本调查工作近20年,我希望收集的数据对群众来说,是有用的。”为此,他会结合调查户反映的情况,带着从农业农村部门专家那里学来的技术,到田间去交流指导,同时结合调查户的记账习惯,摸索出一套简便高效的记账方法。
虽然有过崩溃,但张瑞杰很快便调整好了心态。“一切就从枯燥的1、2、3开始。”3年间,他无数次走进田间地头,走访该县7个乡镇的7个村21户调查户,累计开展各类专项调查16次、直报调查36次、应急调查40余次,形成了100余份上报数据。“不管说要去哪一个调查户的家,我就是活地图,他们每户栽种的田地分布在哪里,我也清清楚楚。”
面对2021年省、市提出要在仁寿县探索进行标杆成本调查,他信心十足地表示,“虽然这是农本调查的一个全新方向,但经过这些年基础数据调查工作的历练,相信我们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采访后记
小账本记录大民生
价格的涨跌牵动着每个消费者的神经,农产品价格更是如此。国家如何开展宏观调控?农产品成本调查作为基础性工作便成为重中之重。
在眉州大地上,这53户农本调查户用25年的默默坚守、每年上万条的调查记录数据,成为这项基础性工作中微不足道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手中一本本小小的账本,记录的却是国家的大民生。
农稳天下安。通过对农产品成本数据的调查,科学分析价格涨跌背后的原因,并引导决策部门做出相应政策调整,既可以减少消费者的损失,又能引导种植户开展合理的种植,切实保障了农民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