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刘敬宗
扎根泥土助“三农” 深爱笔墨记“春秋”
深入研究的刘敬宗,专注农技研究40年。

“2022年5月16日凌晨4点,赶赴丹棱县张场镇岐山村拍摄日出,七点四十分赶回丹棱上班!”

“2012年5月16日,到仁美镇严沟村查看一代二化螟危害情况。”

“2002年5月16日,到何场乡新村3组水稻亲本繁殖点检查工作。”

……

在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敬宗抽屉里,珍藏着一摞跨度24年的笔记本,上面的片段就是这些斑驳纸片上的只言片语。

虽然,坚持24年每天记录日常生活和工作点滴已经十分不易,但更为不易的是39年不间断的新闻写作和40年如一日的农技科研历程。作为基层农技员,他在埋头研究中把40年过成了1天;作为田坎里诞生的新闻爱好者,39年前点燃的新闻热情一直在燃烧;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他用热情与坚持践行入党誓词……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文/图

聚焦主业40年 农村放牛娃参与伟大新时代建设

“事实上我最大的梦想是学医,救死扶伤想起来就很神圣,但是既然命运安排我学农,我就义无反顾地把这项事业做好!”多年来,刘敬宗在一次次下乡途中、一条条田坎上、一片片果林里,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1976年,因不符合当时年代的推荐要求,年仅15岁的刘敬宗虽成绩优异,但只能眼巴巴看着哥哥被推荐继续学习,自己回到丹棱县顺龙乡老家务农。原本以为此生求学无望,只能老老实实做一名农民,但是随着高考制度恢复又燃起了他内心求知的欲望。经历了6个志愿全部填报医学院校却未获一所录取,也经历了盲目乐观准备不足名落孙山,最终在1979年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入乐山地区农业学校,就此拉开他与土地和农民打交道的一生。

他把自己定位为一名纯粹的农技员一心扑在土地上。期间,刘敬宗历时一年多配合完成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对全县土壤结构了如指掌;设计玉米高产栽培试验,在80年代初便创造单产1065.3斤的丰收记录;1988年到县种子公司担任水稻制种技术员,又创造“入库平均亩产超过300斤”,当地群众认为不可能的“奇迹”,所负责的片区屡屡夺下亩产第一名佳绩;作为主研人先后承担了农业部《水稻旱育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省农业厅《水稻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四川农业大学《国家“863”计划两系稻中试开发》项目等;利用业余爱好,先后培育两个杂交水稻不育系,参与培育一个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参与培育一个双季豆新品种……

在农技研究成果方面,最让刘敬宗值得骄傲的是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研究。1995年,丹棱县首次引进起源于日本的水稻翻耕抛秧栽培技术,通过试点实践证明:省工省力省成本,高产高效。为让这项技术在丹棱得以迅速推广,1997年,刘敬宗与同事一起在丹棱县仁美镇光明村5组,开展了水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他率先将“翻耕、免耕同田对比”“不同密度栽培试验”“不同施肥方法栽培试验”“不同秧龄栽培试验”等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发表在袁隆平主编的《杂交水稻》杂志上。抛秧技术得到科学论证和实验佐证后,迅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利器”,也得到业界和上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刘敬宗也因此于2000年12月,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

“我最大的幸福莫过于选择了农村,选择了农业,选择了与农民打交道,与农民做朋友!”刘敬宗告诉记者,土地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它就回馈多少,无疑自己是幸运的,土地给了自己一切。

“不误正业”39载

田坎里的通讯员记录伟大新时代

“一个农技人员,从事摄影与新闻写作,是不是不务正业?对的,确实‘不误正业’!”对于自己深爱的新闻写作,刘敬宗有着自己的理解:农技研究是主业,但研究背景、过程、成果等都需要以新闻作品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有利于基层农技知识在全县广大农村的普及和运用。

爱上新闻写作,缘于1983年。当时刘敬宗在顺龙乡担任农技员,一天,七八个乡干部到村上帮助群众栽秧子,让刘敬宗深受感动。刘敬宗根据此事写了一篇新闻稿,在丹棱县广播站播出,不但收到八角钱稿费,还受到了大家一致夸奖。1986年11月29日,刘敬宗第一篇报刊文章《顺河村在整党中抓好团的工作》在《乐山报》刊出,第一次将钢笔字变成了铅字,更加坚定了他业余新闻写作之路,记录三农、贴近群众的新闻梦想被彻底点燃。

“他总是能用最精准、最朴实的语言准确反映这个新闻事件的关键点,新闻敏感性、新闻洞察力和新闻概括力,一点也不比科班出身的专职新闻记者差!”据眉山市一位资深记者评价,刘敬宗虽是新闻外行出身却胜过许多新闻内行。

撰写新闻稿件30余万字、在市级以上刊发1300余篇作品、收纳新闻作品集厚厚7本……这是刘敬宗39年间兼职新闻通讯员的成绩。39年来,刘敬宗跑遍了丹棱县的每个角落,近千个新闻人物跃然纸上,其作品涉及当地农业、农机、畜牧、林业、社会事业、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透过其作品可以窥见丹棱县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巨变,也是展示伟大新时代的一个窗口。

面对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刘敬宗直言会退而不休继续搞研究、写作品,争取开发出更多新品种、新技术,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的乡村振兴,同时,也以文字和镜头记录丹棱的发展。

下一篇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