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彭祖新城湿地公园。 图②:芍药花开。 图③:葡萄成熟吸引游客来(资料图片)。 图④:游客体验葡萄采摘的乐趣。 图⑤:公义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 文旅产业崛起的背后,先是资源禀赋,后是内功修炼。疫情当下,游客的出行脚步延缓,但市场需求并未消退。近两年来,彭山区努力“修炼内功”,坚定信心不断推动文旅产业稳步发展,在完善旅游硬件设施的同时,加强文旅产品开发,探索文旅发展新模式,着力构建彭山文旅产业“一轴四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赵会 文/图 山清水秀 自然优势凸显 今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彭祖山景区,竹林滴翠、林荫密布、风光秀美。沿着九九长寿梯拾阶而上,途中可见气势恢宏的彭祖祠、巍峨庄严的齐山双佛、神秘肃穆的彭祖闲室、蕴含天地灵气的采气场……景区内青山环绕、树木林立、风景如画,宛若天然氧吧。游客在景区内不仅可以亲近大自然,也能在游览过程中了解、学习养生文化。 “景区独有‘清、奇、灵、秀’四大特征,与青城山、峨眉山共同构成‘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彭祖天下寿’的三山鼎立格局。”彭山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景区集历史文化、养生文化和游览、登山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成为人们周末或小长假休闲的好去处。 位于彭山城区以北的彭祖新城湿地公园,今年春天,成了成都及周边游客的打卡地。春光明媚的三月,大片油菜花竞相开放,花群成海,在微风的吹拂下金浪翻滚,错落有致的栈道在河流上蜿蜒,游人行走其上,宛如一幅动态的美丽画卷。 “油菜花开,吸引了有很多游客来公园赏花游玩。特别是阳光明媚的周末,旁边的滨江路上停满了游客的车辆。”彭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葫芦花也开了,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这里拍照、留影。他们都说,现在彭山能耍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在这里的各个景区都玩得很开心,彭山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了。 近年来,彭山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采取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一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名片。 乡村振兴 农旅深度融合 橙黄橘绿,丰收宝地。素有柑橘之乡美誉的黄丰镇,每年4月前后,3.7万余亩柑橘花盛开,这段时间,不但能够闻花香、品柑橘,还能见到“花果同树”的神奇景观。 沿着美丽的乡村公路驶入,映入眼帘的是两旁绿树成荫,花朵点缀,橘树起伏绵延,铺展出一幅别样的乡村画卷。“以前,村里只卖果子,方式单一,价格也不高,现在利用‘花果同树’搞乡村游,产业得到发展,村民的收入也跟着增加了。”黄丰镇团结村党委书记马怀江表示,以“花”为媒、以“果”为介,以农促旅、以旅带农,这条农旅结合的道路走对了。如今,黄丰镇通过举办各类会节给乡村旅游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不断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游玩。 “月底,第一批阳光玫瑰就要上市了,欢迎大家来品尝、购买。”6月2日,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2组,果农李加彬正在发朋友圈,将葡萄照片发到网上,告诉大家,他家的葡萄要成熟了。据李加彬介绍,每年到了葡萄成熟的时节,就会有大批游客到他的或者村里的葡萄园采摘果子。 在观音街道果园村,像李加彬这样通过种植葡萄致富的村民还不少,通过提高种植技术,村民种出来的葡萄口感香脆、汁甜,深受消费者欢迎。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村里的葡萄园里,满是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这里的葡萄口感好,每年都带着家人来,采摘的过程很有趣。”彭山市民张琳是葡萄园的老顾客了,每年只要葡萄一成熟,她就迫不及待地去葡萄园采摘。 近年来,彭山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游,顺应节气,开展橘花节、芍药花节等会节,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节会品牌。 保护利用 红色旅游焕发活力 沿着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穿过充满特色的农业种植园,一座内外双层的三合院掩映在清幽的树林中,这就是位于彭山区公义镇马林村的郭祝三旧居。 近年来,彭山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通过规划和打造,将彭山革命先烈郭祝三旧居建成彭山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向彭山人民和所有来人讲述彭山革命英烈的事迹。 在该实践基地的广场上,整齐排列着“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展板,沿着铺好的青石板路,左边搭有古色古香的大戏台,右边一个个党史故事、彭山革命大事件等红色展板将广场围了起来。“依托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公义镇将充分弘扬红色文化,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实施公义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公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初审名单出炉,彭山区榜上有名。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彭山区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突出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坚持“产城人文旅”融合,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努力实现旅游现代化、多元化、品质化,进一步实现“移步皆是景,处处好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