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敏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59岁的苏东坡在定州任上被开启了晚年的连贬模式,再次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这是个从八品散官。六月,他从河北定州出发,餐风宿水,终于在同年十月二日抵达惠州。上面对苏东坡的迫害很精心,早已经指定了他在惠州的谪居之所——城东郊野的嘉祐寺。而苏东坡一到,当时的惠州太守詹范却安排他“暂请居之”于合江楼。
惠州合江楼始建于北宋初年,位于惠州府城的东城门,所以也称小东门。宋代,合江楼原是三司行衙中皇华馆内的一座江楼。宋代的三司是财税系统中央直属。行衙馆所,是朝廷官员外出办公的住宿接待场所。苏东坡作为贬官,入住合江楼是不合规的,很多官员都有所担心。然而,惠州太守詹范是一个仁厚君子,敬仰苏轼的才学和为人,力排众议请苏东坡入住了合江楼。
那时的合江楼地势较高,处在城墙之上,临江近水,可远眺东岸的白鹤峰和热闹的归善县城,风景自然怡人。受到礼遇,住上了招待所,苏东坡被贬岭南的心情也有所好转,很快他便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寓居合江楼》。
海上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
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合江楼从此名扬四海,曾位列江东第一名楼和广东六大名楼之列。苏轼的这首《寓居合江楼》一定是令它闻名遐迩的开笔之作!
不妨走进这首诗歌营造的境界:诗中的第一句表明合江楼临海和望海,作者接着便展开无穷的想象力,那海上三座仙山竟然冲着我漂浮过来了!是想来接我过去么?我可是在凉爽的江风中听到鸦啼叫睡到自然醒的。我把身世和荣辱都忘了,每天都朝观江水东流,暮赏夕阳西下。如此逍遥清新的生活,难道不值得你们仙家留下来么?近在咫尺的距离,请不要痴迷仙境了,来一起饮一杯我自家酿的罗浮春美酒吧!在神奇瑰丽的想象中,苏东坡借助并不存在的家酒罗浮春,表达了他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通篇诗句愉悦带笑,可这笑是苦恼人的笑!凭诗句完全不知道这是个被贬之人!“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就是旷达的苏东坡!
然而,仅仅在合江楼居住了16天,由于受到各种非议,苏东坡就不得不举家搬往官方指定的嘉祐寺。嘉祐寺环境很差,让苏东坡都感慨道:“夫何异于囹圄?”不过还算幸运的,在嘉祐寺勉强度过第一个冬天后,就得到了调任广南东路提刑的表兄程之才的照顾,他又回到合江楼居住。第二年春,为表谢意,苏东坡在合江楼宴请了太守詹范,酒酣之际,即席唱和了一首《临江仙》: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依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全词,上阕写春去春愁,伤春惜阴。下阙写白首愁眉,人已老去。令人别有忧伤生暗恨愁。
其实,在密州时,苏东坡填写过一首《临江仙》。在合江楼唱和时只是对下阙进行了改动。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阆苑先生须自责,蟠桃动是千秋。不知人世苦厌求。东皇不拘束,肯为使君留。
密州时的词是一首典型的惜春、伤春之作。引用了东方朔偷窗看西王母会武帝的典故。东皇即是春天,表达着苏东坡美好的憧憬。两首《临江仙》,不一样的情况,不一样的心境。昔日为太守忙忙碌碌,今时为贬员岭南流放,浪漫渐少,沧桑增多,表达着世事弄人的无奈情绪。
苏东坡在《迁居》诗叙: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居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祐寺。二年三月十九日复迁于合江楼,三年四月复归于嘉祐寺……这一次,苏东坡一家在合江楼愉快地住了一年多,直到白鹤峰的新居筑好才搬走。
程之才,是苏东坡的表哥兼姐夫,改革派悍吏,两人在朝时素来不和。因苏八娘被虐待早逝,在苏洵严令下两家老死不相往来。章惇派程之才任广南东路提刑,隐含借刀整人之意。苏东坡很是担心,托请程乡县令(梅县)侯晋叔就近打探还在路上的程之才的心思。程之才已有心利用此次机会化解两家几十年的心结,两人便恢复了书信往来。年龄稍长,亲情犹在,怨仇渐淡。程之才在广东期间,两人相处甚欢。程之才还对苏东坡提出的修建西湖苏堤以及东新桥、西新桥两桥的民生建议的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合江楼千百年岁月沉浮,屡经兴废,虽经南宋、明、清的多次修复,最终毁于轰轰烈烈的拆城运动。2006年,惠州市政府决定斥资3000多万元重建合江楼。但旧楼原址已经被林立的民宅占用,拆迁成本太高,新址选到了和原址隔江而望的水东街。
新建的合江楼虽然从西搬到了东,“合江”之意仍存。新楼的规模体格比古代合江楼大了许多倍,气势恢宏。在古码头和广场的映衬下,基座上矗立着高48.77米的8层古楼。总建筑面积达3200平方米。整体是灰瓦白墙,红柱青台的回廊式建筑,斗拱梁枋,重檐攒尖顶的清代风格造型。整个建筑逐层往上收窄,显得古朴俊秀,高处楼层挂有多处楹联和名人题写的匾额。登上斯楼,极目四望,两江四岸广厦林立,灯火绚烂,西湖旖旎。整体打造的合江楼是惠州文化重要的展示区;主楼各楼层各自围绕一主题,展示惠州本土文化和外来的优质文化,合江楼内设美术馆、公益讲堂、东坡书房、阅书吧、国学文化馆、东坡文化馆藏以及东坡书屋等各种主题馆区、展厅,市民在这里可以得到美好的文化熏陶。
但对合江楼的选址也有强烈的反对意见。有专家认为不该异址而建,“东西不分,历史错乱”会乱了东坡寓惠的历史。历史建筑的传承要完全依旧制恢复是很难做到的。文化的传承和复兴,要面对时代,首先应该解决有无的问题。在文化走进生活中,政府和市场谁主导多一点,在实际操作中也很难做到最优。合江楼重回惠州百姓的视野中,但愿“二江合处朱楼开”会成为惠州永远的文化印记。(完)
(图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