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疫情反复下的眉山旅游业
如何逆势突围?
七里坪康养度假之地。 贺建平 摄
国际竹艺城。 (市文广旅局供图)
露营成为新的休闲方式。
享受美好的乡村休闲时光。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会 文/图

当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给旅游业带来沉重一击,不少景区景点面临临时关闭、游客减少等情况。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我市文广旅系统积极探索、合力破题,蹚出了一条适合眉山发展的文旅之路。

新业态

拓宽文旅发展路径

一袭白衣,轻推古门,在披风榭外安静地练太极,随后,眉山老城门、东坡城市湿地、瓦屋山、黑龙滩、彭祖山等一一呈现眼前……市文广旅局局长王枫出镜《功夫局长说文旅》,以短视频的形式,带观众领略眉山市各旅游景点、地标性建筑,以及眉山特色小吃,邀请大家到眉山旅游,体验眉山的“好耍”。

截至目前,《功夫局长说文旅》点击量已超过200万,“好耍在眉山”抖音号传播力指数今年4月份跃居全省市(州)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抖音号传播力第一。

近年来,全市文广旅系统围绕“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目标,持续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推动文化和旅游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崇文尚武学东坡。将眉山文旅产业宣传好、推广好,是文旅局长应尽之责。”王枫在接受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眉山的文旅项目越来越多,游客游览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作为眉山文旅人,我们应当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大力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不断丰富我市的文旅产业贡献力量”。

同样,在青神县,该县文旅局长余瑶通过视频将青神竹编、萤火虫、忆村露营、竹里巷子等推荐给大家。

如何让眉山的旅游产业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脱颖而出?一直以来,全市各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找出一条适合眉山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今年1-5月,我市主要围绕元旦、春节、劳动节、母亲节、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等,做好眉山冬季、春季、夏季文旅线路产品、节会活动、媒体营销。”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我市着重加强了文旅线路及产品的营销,积极整合全市文旅要素,编制发布精品旅游线路,为人们出游提供参考。

近年来,围绕文旅融合发展,我市不断整合文旅资源,持续推动旅游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业态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眉山特色的“旅游+”路径。

商业方面,我市“东坡醉月地·眉山不夜城”的夜间经济品牌,集合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业态,成为不断刷屏社交媒体的新晋网红打卡地。教育方面,我市主要在研学旅行上做文章,打造研学基地、开发研学线路。依托举办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世界川菜大会、东坡半程马拉松赛、瓦屋山冰雪嘉年华、彭祖山朝山会等活动,丰富文旅业态,集聚文旅人气。农业方面,全市依托各地春季赏花,清明采茶,柑橘、樱桃、枇杷等鲜果采摘,开展“寻美乡村·乐游眉山”乡村旅游季活动,推广幸福古村、青杠坪·茶客空间等乡村体验游,带动农旅融合发展。与此同时,旅游产业与工业相结合,不断赋予传统产业新的生机与活力,四川国际电台旧址被工信部评为国家工业遗产,新渔生物中医药历史文化馆获评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通过以上举措,我市文旅经济回暖态势明显。今年“五一”假期,全市接待游客118.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6亿元,恢复到2020年的115.52%、90.3%,文旅市场健康安全,平稳有序。

新思路

激发文旅营销活力

初夏时节,万物丰茂,洪雅县205万亩森林迎势生长,绿绿的山、清澈的水,山上的杜鹃花、珙桐花竞相开放,除了冬天的冰雪世界令人向往外,夏季的洪雅也是游客假期休闲的打卡之地。

从砍树栽树挣钱,到利用森林做旅游挣钱,洪雅走上了绿色、生态的旅游发展道路。

2021年,虽受疫情影响,但玉屏山接待游客数量突破40万人次,且多次达到每天5000人次限流,成为周边地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既保护了环境,又实现了林区变景区、资源变资产。”洪雅县商务和康养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洪雅着力开发健康保健品、中医药康养等高端产品,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抗衰康养,完善漂流、滑雪、滑翔、跳伞等特色业态。云上瓦屋、烟雨柳江、半山七里、康养玉屏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康养景区,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5月16日,阳光明媚。在青神禅驿·忆村院子酒店,负责人吴成俊正在直播,通过线上平台,很快就接到了酒店房间订单,且销量不错。据介绍,该酒店曾创下6小时销售额61万元的成绩。

“去年开始,我们尝试在网上平台销售酒店房间,这是一种全新的销售模式。”吴成俊介绍说,“通过网上直播,客人能够直观地看到需要订购的房间,包括房间内的陈设和周围的环境,在疫情冲击的大环境之下,这种销售模式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杨梅哥又出现啦!今年的杨梅个大、口感好,欢迎大家来品尝。”立夏时节,东坡区太和镇元宝村的蓝莓、杨梅又成熟了,农场场主们在各自的朋友圈或直播平台传递着果实成熟的消息,等待游人前来采摘。“通过线上推广、交流,客人提前制定采摘计划,并通过手机订餐,非常方便。”杨梅采摘园负责人李菊英乐呵呵地说。

不仅如此,在洪雅玉屏山、青神汉阳等地,新开设的露营项目,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体验。“这个‘五一’我去了洪雅,带着娃娃体验了一次露营,感觉非常不错。”市民吕女士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疫情原因,已经两年没有出过远门了,这个“五一”假期,在朋友的邀约下,到洪雅体验了一场不错的露营之旅,孩子们高兴了,家长也轻松。“以前,孩子的娱乐项目就是游乐场和动物园。”吕女士说,这次的出游方式很不错,轻松、愉悦。

从小处着手,增强游客体验感的旅游业“微创新、精提升”是我市逆势突围的一个抓手。从挖掘文化内涵或提升游客体验,以新思维、新方法全力打造一批体验新颖、设施精良、景观美、服务精的新型旅游产品。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加快旅游业发展,通过将文旅项目串珠成链、以线带面,串联起了洪雅康养旅游、东坡文化、丹棱乡村采摘、青神民宿体验、彭祖养生文化等多条文旅项目线路,推动全市旅游业高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新模式

缩小出游半径

进入新时代,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缩小出游半径、周边休闲游的需求不断提升,正在或已经成为疫情背景下大众旅游的新态势。

从眉山城区驱车往西,大约20分钟,到达东坡区尚义镇龚村。如今的龚村已形成由万亩脐橙观光产业带、生态水产养殖基地、蓝莓种植园、精品葡萄园、花卉苗木园等构建的生态产业体系。这些不同的特色农业项目,在带动村民多渠道增收的同时,确保游客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到龚村都有不同的游玩体验。

“围绕龚村的特色农业项目,我们开发了赏花、摘果、垂钓、骑游等休闲内容。经过几年发展,龚村旅游在游客中形成了良好口碑。”东坡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受疫情影响,人们更多选择“就近游”。附近的旅游城市、著名的人文胜境、小众的山水风景,成了人们的旅游打卡地。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逐渐形成游东坡故里、讲东坡故事,品美食、赏美景的大众旅游新常态。

青神县白果乡甘家沟村,宁静的木言兰舍以“田园自然景,悠然享人生”吸引着八方宾客,园子淳朴而精致,满园的花香沁人心脾。“每逢节假日,来这儿的游客很多。”负责人杨先生说,游客来这里,既可以放松心情,又能够体验农耕文化,而且离城区很近。

不仅如此,我市部分商业街区、网红打卡地,也逐渐掀起一股“就地休闲风”。业主们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客人。“做优惠活动,推出特色产品,吸引消费。”在东坡印象水街,一名业主表示,今年,店铺推出消费返券、特色产品推荐等,营业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

疫情是“危”,也是“机”,随着人们出游半径的缩小,我市旅游业该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提升周边游的消费需求呢?

“我市旅游产业将从产品、品质、品牌等方面入手,写好眉山旅游‘后半篇文章’。”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链,从硬件设施、服务质量、市场运营等多维度着手,实现眉山旅游从‘粗放式’到‘精细化’转变;深耕文旅品牌,依托东坡文化、古镇遗迹、生态康养、乡村采摘、民宿体验等优质资源,深入挖掘文旅内涵;招引打造富有吸引力、促消费能力强的旅游新业态,为眉山的旅游引入“爆点”。

记者手记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形势严峻,但消费需求依然存在。秉持“生命第一”“生活第二”,人们的旅游消费诉求悄然发生变化,旅游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就近旅游”“就地休闲”“就时度假”成为现在提及最多的词汇。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不懈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各项工作。那么如何让举步维艰的旅游产业复苏呢?“就近旅游”“就地休闲”“就时度假”,已成为大众旅游消费的新常态,且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要适应新常态,适应新趋势,满足旅游发展的新需求,并将“就近旅游”“就地休闲”“就时度假”的“三就”举措转化为实现我市旅游业“止滑”“回暖”的新机遇,成为驱动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