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文君 文/图
郑家才,一名拥有40年军龄的老兵,也是全国先进军休干部。
他曾满腔热血奔赴战场,经历“九死一生”;后又连升三级,担任了副团长、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如今,年过古稀的他本该颐养天年,却仍然奔走在一线,为祖国的繁荣、强大贡献着力量。
浴血奋战
他是令敌人胆寒的英雄连长
“原本,母亲是坚决反对我入伍的,她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不容易,当时,我帮人理发已经能挣钱养家了,却要离开,去面对无数未知的事情,她舍不得。”郑家才说,最终,经过多番劝说,母亲终于松口同意了,还鼓励他,“要舍得吃苦,好好地干。”
1964年12月,17岁的郑家才如愿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的新兵,并于1966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伍后,他凭借自身努力,从一名理发员、司号员成长为班长、排长、副连长,到后来担任连长。“部队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让我成长为一名坚毅果敢的战士。”据郑家才回忆,1979年,在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他所带领的“红二连”,与多于连队6倍的敌军浴血奋战了8个多小时,歼敌152名,攻占高地6个,摧毁敌方明暗堡和各种火力点36个,一举拿下了“固若金汤”的黄连山天险——新寨垭口,出色完成了断敌退路的任务。“在这场战斗中,我们连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自己全身负伤39处,先后昏迷4次,战斗结束后,才被送往后方医院。最终,我的身体机能损伤被评定为5级残疾,体内至今仍有10多处弹片未能取出。”
“胜利都是用鲜血和生命筑成的,作为一名战士,上战场,就没想过能活着回来。战士们用鲜血、甚至生命,保卫了祖国边疆,这一仗打出了军威,更打出了国威!”每每回顾曾经浴血奋战的时光,郑家才的眼泪总会忍不住地夺眶而出。战后,“红二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荣誉称号,郑家才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入伍期间,他受过各种奖励30余次,荣立三等功3次、一等功1次,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成都军区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发挥余热
他是传播信念火种的红色宣讲员
2003年3月,郑家才从眉山军分区司令员岗位上退休,并选择了留在眉山。“我对眉山有着特殊的感情,1970年,我在眉山太和龙亭寺驻扎时被提升为排长,1971年调防离开眉山,28年后,又被调到眉山军分区任司令员,这里记录着我人生的几次重大转折。”郑家才表示。
退休后,本可选择颐养天年的他再次走上一线,成为眉山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政策咨询成员、眉州夕阳红宣讲成员、眉山市东坡区军休所管委会主任。期间,他用3年多时间,撰写了一部38万余字的回忆录《筑梦军旅》,引起了强烈反响。
“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感觉岁月一片静好,但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时刻做好准备……”作为夕阳红宣讲成员,不管是去哪里宣讲红色故事,郑家才总会用这样一段话来开场。
“我不会华丽的辞藻,只想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诉大家该如何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在郑家才看来,正是因为曾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才让他异常珍惜和平的生活,同时也常常怀有危机意识。“我就是一个职业军人,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部队里,抑或是退休后,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是一名军人,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党和国家对我的教诲,胸中‘军魂’依然,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会随时准备好。”郑家才说。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截至目前,他已先后100余次走进军营和各个社会团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受教人员达5万余人。
“2021年,正值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去了很多所学校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宣讲活动,虽然常常都在奔波忙碌,但仍然觉得干劲十足。”在郑家才看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能通过红色故事宣讲,将“红色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中,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看到年过七旬且行动不便的他如此劳累,很多人都劝他休息,他却坚决地说:“国家有很多科研老同志,八九十岁了还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和我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很多长眠在了边疆,和他们相比,我这点辛苦算什么!”
赓续传承
他是孩子敬佩的“老兵”父亲
2021年9月,郑家才22岁的小儿子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当兵这条路,还进入了他曾经带领过的“红二连”。当有人质疑时,郑家才总是说:“适龄青年就应该到部队去,到可以更好地报效祖国的前方去,没有国防,哪儿来人民安居乐业?”
“孩子能进到自己曾经的连队,心情还是比较激动的。”面对别人想要关照孩子的好意,他纷纷拒绝了,“不需要特殊待遇,就是要让他到部队上锻炼,让他经历普通士兵都应该经历的锤炼,才能锻造更加坚毅的品格。”
“儿子在去部队前,曾穿上我的军装、戴上我的军功章拍了一张照片,还信誓旦旦地说,以后一定要超越我!”郑家才听后,觉得十分欣慰,“部队是一个教育人、培育人的好地方,相信孩子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能成长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
如今,作为新兵的儿子正在戈壁滩上训练,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半年时间就瘦了20多斤,作为父亲,郑家才有些心疼。“一开始,我们还是有点担心孩子吃不消,但通过偶尔的视频通话发现,经过几个月的锻炼,他从190斤的小胖子变成了一个精神抖擞的帅小伙,而且还适应得挺好。”郑家才说,“每次问孩子‘苦不苦’时,他的回答永远是‘不苦’,当兵就是要不怕吃苦。对此,我很满意。”
其实,这并不是郑家才送去部队的第一个孩子。
据了解,郑家才共有3个孩子,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孩子们从小就有浓厚的军人情结。“目前,我的另外2个孩子已经从部队转业回来工作了,他们都曾当过兵,都在部队这个炼钢炉待过,而且都在本职工作上做得挺出色。”每每谈到自己的孩子,郑家才总会自豪地说,“他们也像我一样,任何时候,只要组织需要,便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