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创名片 抓改造 促提升
绘就城市发展新画卷 打造宜居宜业品质城
◀生态宜居眉山。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向哲 摄
小学生志愿者在校园周边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改造后的东坡区民政局家属院干净整洁,停车有序。

城市道路纵横宽阔、高楼建筑鳞次栉比、城乡公园绿树成荫……五年来,市委、市政府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砥砺奋进,笃定实干,交上了一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答卷——眉山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魅力显著提升。

围绕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美丽繁荣和谐的高品质生活城市目标,当前,全市上下紧扣“东坡故里、品质眉山”定位,正全力以赴推动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端 王莉 张莉 文/图

创名片

全力画好文明眉山“同心圆”

邻里关系和谐、低碳出行、斑马线前文明礼让、传承发扬孝老爱亲家风……如今,在东坡大地,处处彰显文明新风尚。文明,已悄然融入眉山人生活。

文明城市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也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后,市委赓即成立了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指挥部,组织推进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工作。随后,印发“1+3”工作方案,按照“全面、全域、全员、全程”原则,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创建理念,大力实施理想信念教育、文明培育、文明实践等重点工程,深入开展基础设施改造、市容环境整治、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等“五大专项行动”,切实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持续加大占道经营、不文明养宠、乱停乱放、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等市容环境、社会秩序问题整治力度,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在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工程,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为奋力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几年来,全市选树榜样引领精神文明建设,评选出了一批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的典型榜样。仅在2021年,推荐盛恩利成功入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2人入选第七届四川省道德模范、1人入选中国好人、5人入选四川好人、1人入选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

“志愿红”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发光发热。创新探索“3+3+N”模式,组建退役军人橄榄绿志愿服务队,吸纳1万余名退役军人注册成为志愿者,眉山也被列为全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示范城市;依托市级文艺家协会,组建文艺服务队伍,挂牌成立首个文艺志愿服务站,组织开展 “文艺进社区”“文艺进校园”等文艺进基层活动,服务群众上万人次;关爱抗战老兵项目、彭山区城东社区分别被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个组织和1个村分别获得省级十佳荣誉,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成效明显……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眉山样本”愈发清晰。目前,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部挂牌,80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延伸建设文明实践基地(点)134个,真正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们还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思想引导、行为劝导、新风倡导,积极宣传正面典型,曝光负面现象。”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文明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步履不停,攀登不止。以文明城市建设为号角,一场城市的巨变还在东坡大地继续。

抓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暖人心

“以前小区的车都是乱停乱放,完全没法规范性管理。”5月6日,东坡区大石桥街道红星西路社区民政局家属院,回忆小区旧景,居民黄波说道。

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民政局家属院,共有3栋楼、4个单元,居住着34户(其中住宅24户、商户10户)600余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由于没有规范的物业,该小区长期处于管理不善状态,小区内花台杂草丛生,植被乱长;雨污管网不时堵塞,地面蚊虫孳生;围墙老化,破败不堪……

“去年下半年,街道对小区进行了全面改造,现在整个小区大变样了,我们住着心情也愉快多了。”指着小区内新增的停车位和修缮一新的围墙,黄波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综合、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提升老旧小区功能,不断增进群众福祉,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我市印发《眉山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持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积极探索精细管理,提升治理质效,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让越来越多“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我们以国有企业为主承担改造任务,协调水、电、气、通信等专营单位,实行管网改造‘多网合一’,与整体改造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电力和通信设施改造经费分担模式,同步推进户内设施改造提升,进一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不仅如此,全市各地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措施:青神县推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彭山区按照“化零为整、组团连片”思路,将地域相邻、情况相似的小区连片打包给口碑好、信誉高的物业公司管理,实现从“社区托管”转变为“企业接管”。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48个,惠及42334户居民,越来越多居民实现家门口的幸福升级。

促提升

绿地景观扮靓城市风景线

初夏时分,徜徉眉山各处,一条条整洁干净的马路上车流井然有序,一个个改造后的住宅小区旧貌换新颜,一座座公园、一片片绿地更令人心旷神怡。

“现在城市的道路宽了,路面干净了,绿地和公园越来越多,大街小巷的垃圾不见了,乱搭乱建、乱贴小广告的现象也没有了,城市环境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及城市变化,市民刘先生感叹道。

近年来,我市着力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大力推进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完善丰富城市路网。五年来,共投资约11亿元,新建和改造城区道路50余公里,相继实施完成彭寿街、齐通路、文定街、火车站片区学校周边道路、裴成路、苏湖路等重点工程,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我市充分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用小而美的改造,为市民带来“微幸福”。“我们根据街巷的自身特点、文化传统、业态,注入时尚元素和文化元素,加强街头小游园建设,同时加快对中心城区主要路段、重点区域的绿化改造,塑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小节点、微景观,以此扮靓城市绿化。”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打造定江公园、天府邻里公园、牌坊口袋公园、武阳东路口袋公园等一批小型绿地游园。一处处微景观宛如城市绿肺,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也解决了大家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达到了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赏景的目的。

下一步,我市还将围绕“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继续深入推进绿地“微景观”建设,实现城区绿化从量到质的转变,创造清新宜居的生活环境,真正让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