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精准扶贫 让生活更美好
郭显军修剪脆红李枝条。
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漫山遍野种满了茶树。
万春芳给丈夫按摩。
曾经的省定贫困村万年村,如今成为市级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
从土砖瓦到琉璃瓦,王友明的房子焕然一新。
王友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特色民居扮靓乡村。

2019年,6202名干部对128个乡镇、1179个村5.1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覆盖排查,排查问题11412个,排查非建档特殊困难户1110户2634个问题。

2019年,3143人参加了贫困家庭技能和就业促进扶贫专项培训,4.5万名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农业生产、外出务工、公益岗位等途径实现就业。

2019年,全市149户398人公告退出贫困户;16.2万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4个已退出省定贫困村稳定退出;12个省市定贫困村成功创建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300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成,既巩固了脱贫成效又衔接了乡村振兴。

……

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各项决策部署,尽锐出战、精准脱贫。随着一项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全面推进、多点开花的生动局面。

□本报记者

王莉 文/图

A

产业扶贫

种养结合助力脱贫

“孩子户口问题解决了,能上好学校了。现在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昨(13)日,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一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郭显军看着做作业的小女儿小琴(化名),一脸笑容地说。

今年48岁的郭显军,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以前,我们家非常困难。80多岁的老母亲由于身体残疾,需要长期服药,家庭支出巨大。一家人仅靠种地维持生计,无法摆脱贫困。”回想起往事,郭显军叹了口气,“那几年,我们一家4口就住在破烂不堪的土坯房里,日子过得很苦闷。”

2009年,妻子与郭显军离婚,再也没有回家。此后,一家人的生活愈加艰难。2014年,郭显军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的帮扶下,他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决心用辛勤和汗水改变命运。

2015年,郭显军结合丹棱县养殖业“135”惠民工程和万年村山区的地理特点,开始发展生态山羊养殖,走上了短期脱贫长期增收致富道路。“除生态山羊养殖外,我还在地里发展起了脆红李和茶叶种植。种养有机结合,以羊粪化‘肥’,脆红李种植园的青草叶入‘料’,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谈起脱贫致富经,郭显军头头是道,“2016年年底,我们家完成了户脱贫,家庭人均收入也提高了。”

2019年,郭显军扩大了种植规模,养起了林下生态鸡,还借助扶贫小额信贷买了农用车跑起了运输。如今,他的家庭年收入超过了8万元。此外,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原本破陋不堪的土坯房也变成了新房。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郭显军重组家庭,告别了单身。

小琴是郭显军现任妻子陈贵兰带来的,户口一直在资阳市安岳县。2019年6月,在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时,万年村第一书记刘强发现,郭显军家的户口本上没有小琴的名字。他立即向郭显军了解情况,建议他将孩子户口从安岳县转到丹棱县来。“不把户口转过来,孩子接受不了优质的教育,这对家长来说会是一辈子的遗憾。”刘强说,户口转过来了,经过一番折腾,小琴终于如愿进入心仪的学校就读。

“多亏了大排查!多亏了刘书记!要不是他给我们‘出谋划策’,忙前忙后,孩子也不能读上好学校。”郭显军十分欣慰。

B

结对认亲

“家门口就业”成现实

1月10日一早,保洁员万春芳就来到彭山区公义镇新桥村村委会院子里,擦桌子、整理杂物、清扫地面、收拾院子,很快,村委会院子变得干净亮堂。

“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感叹着好日子,手中的活不停,万春芳一边热情地招呼记者,一边麻利地清理垃圾。

而在几个月前,万春芳还在为养家糊口发愁。

今年57岁的万春芳是新桥村一组人。2011年,由于一场车祸,她的丈夫黄显全手术后留下后遗症,导致下半身无行动能力。一年前,黄显全又意外摔倒,造成腿关节错位,因无钱治疗,病情逐渐恶化。一边是瘫痪在家急需救治的丈夫,一边是年幼还在上学的儿子,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万春芳一个人身上。为了照顾家庭,她无法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们家也因此成为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9年5月,帮扶单位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万春芳的家庭情况后,特意举行了专题会议,研究对万春芳一家的帮扶措施。在与该区卫健部门充分沟通,并征得万春芳一家同意后,帮扶单位立即安排黄显全入院治疗。

“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他的身体恢复良好。以前,他只能每天躺在床上看看天花板;现在好了,偶尔他还能拄着拐杖出去走走,我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万春芳十分满足。她说,本来治疗费用近3万元,医保报销后,还需要自费6000余元。帮扶单位考虑到她的家庭困难,组织了自发捐款,筹集到6000余元,解决了这一笔医疗费用。

扶贫先扶志。为激发万春芳一家的动力,帮扶单位还与区上的爱心企业联系,为他们免费提供鸡苗、技术,鼓励他们养鸡增收。

2019年8月,新桥村通过“五员扶贫”项目,准备为困难群众落实公益性岗位,给村民提供家门口挣钱的机会。听到这个好消息,万春芳第一时间报了名。“村委会离我家不远,走路很快就到了,做的都是简单的家务活。既能照顾家庭,还能增加一笔收入。”一个月下来,她干得十分顺手,“我记得第一个月挣了600元工资。发工资当天,一家人都很开心。”万春芳笑着说。

让万春芳充满信心的,不仅是单纯的收入帮扶,更让她欣慰的是,儿子也在镇村干部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关怀下,回到了校园,并改掉了不良习气,学会了为家庭分忧解难。“以前,他不好好读书;现在好了,每次回家都会看书,还会主动帮着做家务,懂事了!”想到未来,万春芳充满希望。

C

住房改造

“安居”带来新希望

“以前,只要遇到下雨天,我就手忙脚乱的。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得赶快拿桶、盆接水。现在,房子新修了屋顶,雨再大也没问题了,住起来舒服多了!”1月11日上午,东坡区富牛镇龙河村,王友明一边在后院给鸡喂食,一边给记者说他对房子改造后的满意度。

今年47岁的王友明,早年由于车祸导致右手截肢,一家四口仅靠妻子外出务工生活。2019年,市级安排财政资金着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王友明一家便成为直接受益者。  

王友明家原来的房子楼顶漏水严重,不适宜居住。“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多次上门了解情况,给我讲贫困户住房改造政策,帮我争取到房屋维修加固资金,太感谢了!”没花一分钱就修好了房顶,王友明十分高兴。

资金问题解决了,工程队上门了,房屋改造方案出炉了……经过紧张的施工,王友明的房子“焕然一新”:屋顶是清一色的琉璃瓦,外墙结实美观,堂屋干净整洁,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

“2019年,是我们家有巨大变化的一年。女儿读小学,儿子外出务工了,我在家里,依靠村里的技术帮扶,种上果蔬等经济作物。我会用心经营,让生活慢慢好起来。”说起未来的美好生活,王友明充满了信心。

住房改造,不仅让贫困群众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更点亮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帮助贫困户甩掉贫穷‘帽子’,首先就要改善其生存条件,住房安全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东坡区富牛镇扶贫办主任廖敏介绍,在富牛镇,像王友明一样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的贫困群众还有许多。

这只是我市实施危房改造项目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去年,全市共为4272户困难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并为22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36户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新建和维修加固了住房,实现了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

如今,在我市,破旧的危房或农房渐渐成为过去式,一幢幢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居正在扮靓美丽乡村。

放大1 缩小1 默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