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联系方式

 

办公室 :38166899

总编室 :38166811

采访中心:38166844

编缉中心:38166822

广告部 :38169928

网 站 :38166855

聚力创新发展 激发经济活力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东坡创客孵化园。
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团队。
创新驱动,我市泡菜产业不断壮大。
中车紧固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
吉香居“泡菜专用全自控不锈钢发酵罐”。

创新驱动看产业

一个产业崛起的背后

本报记者 殷勇 文/图

昨(10)日,走进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盐水味,记者没有看到想象中成排的大坛子,占地350亩的厂区里甚至连工人也很少,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曾经劳动力密集的食品加工企业。

“这源于企业不断地科技创新追求。”该公司副总经理王艳丽说,从2007年开始,公司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3%作为研发经费,累计投入近亿元,在企业内建成了四川省泡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并与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共同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建成了国内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泡菜加工生产线8条,调料生产线3条,年加工鲜蔬菜达15万吨。

吉香居的发展是我市泡菜产业发展的缩影。依托传统优势,坚持科技进步,我市的小泡菜终于酿成了大产业。为了推动泡菜产业发展,眉山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其中包括很有前瞻眼光地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专门研究泡菜技术和生产专业机构——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

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10月31日,是四川省首批启动的十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之一,由我市的吉香居、李记酱菜、川南酿造和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家单位发起并共同出资筹建,因泡菜产业发展需求而生,依托“泡菜产业链”“泡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泡菜创新团队”而建。

“泡菜研究院集中了行业最优质的单位和优秀的专家,经过努力近年来已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张其圣说,研究院先后申请并实施泡菜项目20余个,研究开发出的关键技术10余项,开发泡菜新品种等5个系列10多个产品。

研发技术,关键是转化为生产力。近年来,该研究院转化的成果硕果累累,包括:“双高”直投式功能菌制备技术获国家QS认证,在李记公司建成应用的“1500t/a连续自动直投菌发酵泡菜技术及设备”;创新了传统发酵工艺,吉香居投产使用的20000t/a以直投乳酸菌发酵泡菜为核心的“自动自控乳酸菌泡菜加工关键设备集成及示范”现代生产线;吉香居公司的“泡菜生产高效节水技术”;落实川南公司的“渗香技术”线及“渗香工艺”新品进入超市等。

“这些年,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一直致力于为眉山泡菜产业发展整合技术、研究方案,默默无闻地为整个泡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产品创新和技术支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驱动看人才

一个创新团队的贡献

本报记者 殷勇 文/图

占领全球90%的市场销售额、拥有专利21项、授权商标33个、绿色生产资料18个、美国有机认证1个、日本绿色登记1个……这是成立于2011年的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

短短不到9年的时间,企业的成功有何捷径?昨(10)日,该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熊仁科告诉记者:“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龙蟒福生S-诱抗素创新团队’。”

“龙蟒福生S-诱抗素创新团队”成立于2013年,成员由来自全国各地的5名高新技术人员组成。该团队围绕S-诱抗素关键核心技术,经过近5年的攻关,在S-诱抗素发酵调控、提取工艺、制剂开发、副产物综合利用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们通过调控微生物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温度、压力、补料浓度),优化发酵工艺、发酵培养基(碳氮源种类、比例),使S-诱抗素发酵水平显著提高,发酵周期由原来的23天缩短至19天,发酵产酸水平提高了1.8倍,按现有生产能力,年可多产S-诱抗素12T,增加产值3600多万元。”熊仁科说,人才创新带动了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经过创新团队近年来的努力,该公司成功开发了4种S-诱抗素制剂系列产品,并获得国家农药登记及生产批准证,4个产品均已在公司转化生产;其中0.25%S-诱抗素水剂和5%S-诱抗素可溶液剂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700多万元,2018年新登记产品10%S-诱抗素可溶粉剂和3%赤霉·诱抗素可溶粒剂实现销售额2000多万元。

目前,该公司已成功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年产赤霉素原药100吨及系列制剂5000吨(含固体2300吨、液体2700吨),年产S-诱抗素原药50吨及系列制剂1000吨的产能,产品远销欧美、亚非、日本等国家。

“我们的产品高效应用于农作物增产增收、种子处理、根系生长、促花保果、着色果大、提高品质、抗旱抗寒、抗病治病等方面。”该公司负责人说,公司先后被列入“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创新驱动看企业

一个企业的快速成长

本报记者 黄海波 文/图

7月9日,走进眉山中车紧固件科技有限公司,远远就看到矗立在公司门口新建的实验大楼。

“实验楼建筑面积4002平方米,拥有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光谱仪、MTS疲劳试验台、横向振动试验台、铆接工具综合性能试验台、台架式紧固件测试系统等40多台专用和通用试验检测设备。”眉山中车紧固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涛介绍,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完善的紧固件试验检测和分析研究能力,并通过了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认证,拥有强大的紧固件实验分析能力,正在申请组建“紧固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仅是眉山中车紧固件科技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创新工作的缩影。据悉,该公司每年均拿出企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用于公司的研发投入。

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不断创新产品,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公司坚持把产品创新放在首位,重拳出击。

在充分研究市场、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已拥有从国外进口的零件成型机、螺栓成型机、螺母成型机、搓丝机、高精度热处理设备和气氛保护网带式热处理炉等紧固件生产设备60多台,年产各型特种紧固件6000万套。“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打造产品应用技术平台。未来客户通过平台就可以了解企业产品,实现点单购买产品。”邓涛说。

企业要自主创新求发展,必须要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突破口,这是中车眉山紧固件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家们十分清醒的认识。他们正确审视企业的现实条件,紧紧围绕企业是市场主体这个优势、产品是行业前端这个特点,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以努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先后与紧固件上游单位上海宝钢、邢钢等原材料企业;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与中国中车、中船重工等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可靠的战略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公司还高度重视标准体系建设,先后起草了铁路货车专用拉铆钉、拉铆销、短尾拉铆钉、内铆式专用拉铆钉等6项行业标准,并在全路推广应用,总计装车共60万余辆,累计装用各型特种铆接件(销)超过2亿套,主导起草的国家标准GB/T36993《环槽铆钉连接副技术条件》已发布实施。目前正在起草机械行业和建筑行业环槽铆钉标准。

在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公司围绕紧固件设计、材料、成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和检验分析等专业,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

产品创新开拓了市场,强强合作提升了创新能力,体系建设赢得了行业认可。创新为眉山中车紧固件科技有限公司注入了活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岷江时评:以创新驱动发展

殷勇

创新是时代的脉搏,创新驱动是发展的潮流。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治眉兴眉“135”总体布局和“三大工程”“九大行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创新驱动成为各地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从我市实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创新驱动发展已具备发力加速的基础,但许多产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适应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要在新常态下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增长新动能,就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全方位的,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变革,只有协调推进、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扎实成效。要突出科技主导,重点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突出市场主体,重点培育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支持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从“多菌复合‘双高’(高活性、高稳定性)直投菌剂”到“泡菜专用全自控不锈钢发酵罐”,从“S-诱抗素关键核心技术”到“环槽铆钉连接副技术”……眉山企业的科技成果生动诠释了“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眉山必将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径,为全面建成“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

放大1 缩小1 默认1